机械与过程系党支部举办“青蓝工程”第一期座谈会

2025-05-05 19:03:52 古丽寨娜

为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械与过程系党支部于429日举办“青蓝工程”专题座谈会。活动特邀省级教学名师、北京邮电大学徐晓慧教授作主题分享,支部青年教师参与互动研讨,现场思想碰撞、气氛热烈。

IMG_6241


名师领航:解码教学创新的“多维密码”

徐晓慧教授以“运用高新技术改革传统课程的一点体会”为主题,结合自身二十余年教学科研经验,系统解析教学改革路径。她从“课程思政润物无声”“技术赋能课堂革命”“学生参与式学习构建”三大维度切入,通过智能生产线虚拟仿真教学、大数据分析驱动个性化学习等典型案例,生动展示如何将前沿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

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创新与传统如何平衡”问题,徐教授提出“三阶递进法”:“基础模块标准化—核心内容项目化—拓展环节个性化”,并以国家级精品课《智能设计与制造》为例,演示如何通过“微课题驱动”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向提升。现场青年教师频频记录,直呼“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

青蓝对话:破解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

在互动环节,青年教师围绕教学与科研中的痛点踊跃提问:

“跨学科课程如何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徐教授以主持的北京市教改项目为例,建议采用“问题链+场景化”模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工程现场,让学生在解决智能产线故障的真实情境中掌握多学科知识。

“科研压力下如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她分享独创的“教学科研共生模型”,展示如何将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转化为《大数据处理》课程案例库,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现场气氛热烈。

薪火相传: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党支部书记在总结中强调,“青蓝工程”是推进教学创新的关键抓手,未来将通过“名师工作坊”“跨校结对计划”等方式,持续搭建传承平台。本次座谈会后,支部将推选开展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推动经验共享向实践成果转化。

学者风采:徐晓慧教授简介

徐晓慧教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本硕博分别毕业于东北大学、清华大学,深耕智能设计与制造、虚拟现实及教育智能化领域。作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她曾获北京市“启智润心”大先生奖、8次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奖,主讲课程三次学生评教全校第一,主持教改项目17项,打造北京市精品课2门,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1项。科研方面,她参与国家“八五”“九五”攻关等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3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


责任编辑:古丽寨娜·哈布都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械与过程系党支部于4月29日举办“青蓝工程”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