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与工程一线挑战,深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智油先锋”博士生实践团走进科研机构、生产单位、钻井平台,通过参观学习、学术研讨、技术交流、科技服务等形式,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研究做在工程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井场。
筑牢理想信念,砥砺能源报国初心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重要回信5周年、教育部批复建设校区10周年庆之际,实践团走进克拉玛依校区参观校区办学十周年成果展,深入了解校区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实践团还实地参观了校区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室、实习实训厂房、图书馆等教学科研设施,并前往克拉玛依博物馆、克一号井、大油泡雕塑群等红色教育场所,深刻体会到“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芜的人生”的真正含义。
实践团采访了10余名新疆油田、长城钻探、西部钻探的技术专家和赴疆留疆工作的校友,围绕职业选择、个人发展与工程一线难题开展座谈交流。通过参观西部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伊明领衔的人才培养工作室,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知识库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聚焦行业前沿,深化产学研对话
实践团参加2025年第四届中国油气人工智能科技大会,现场聆听李阳院士、刘合院士等行业专家报告,了解人工智能在油气领域的前沿进展。部分成员作为志愿者参与大会服务保障工作,并与业界专家面对面交流,团队成员投稿的《超深井钻井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及现场应用》获评大会优秀案例。
在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技术交流会上,团队成员通过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实验室副教授祝兆鹏、长城钻探钻井公司钻井一公司副经理池丽军的专题报告了解当前智能钻完井技术、智能压裂技术的前沿动态以及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的技术优势和现场应用情况,并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中国石油科协副主席、智能钻完井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主任秦永和,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专家围绕智能钻井技术落地应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走进智慧油田,感知数字化转型前沿
为进一步了解油田数字化建设,实践团先后前往新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和西部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参观远程技术决策中心(RDC中心)和方案规划研究中心(EISC中心),深入了解数字化系统在作业决策实时优化、钻井过程智能管控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并就数字化建井、钻井实时优化、钻后综合优化等具体技术问题与专家开展了深入研讨,切身感知油气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进展。
在天湾3井、新安1井作业现场,实践团同数字化中控室、综合录井室、精细控压室的一线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了解一线生产难题,亲自走上钻井平台和司钻房,近距离了解现代化、智能化的作业流程,体验高效、智能与协同的新型作业模式。
开展技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为让智能算法真正服务于作业现场,实践团前往塔里木远程指挥中心、满深502-H3井、满深72-H9井等地开展为期30天的“超深井钻速智能优化”系统、“超深井钻井风险预警”系统现场测试。测试期间,实践团成员驻扎沙漠腹地,克服高温风沙恶劣环境,深入调研现场施工现状与专家经验,辅助现场工程师优化钻井参数。经过测试,团队成员开发的系统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风险预警准确度,获得油田专家认可和现场测试证明。目前,实践团成员仍在满深72-H9井持续推进系统验证与推广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
以赤子之心丈量能源版图,用数智思维对话科技前沿。未来,“智油先锋”博士生实践团成员将切实让自身研究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同频共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注入青年智慧与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