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法医病理党支部研究生在首届全国法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会中崭露头角
2024年8月17日,由辽宁省法医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辽宁省法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法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会”在沈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孙思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以及来自国内28所开展法医学专业教学、科研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
首届全国法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会现场
本次活动一改往日学术活动“专家讲、大家听”的传统模式,由法医学博士后、博士、硕士各级研究生当主角来演讲,专家提问、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会议上,研究生和与会专家围绕法医学专业内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极大的开阔了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创新意识。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党建引领根基
法医病理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实践育人的重要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统筹会议参与工作。支部党员教师主动承担起活动发起、组织、协调等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从会议主题的确定、流程的设计,到参会人员的联络、现场秩序的维护,党员教师们始终坚守岗位,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会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法医病理党支部秉持“实践出真知”的育人理念,精心指导本科室研究生参加本次交流。前期,党员教师们一对一、多对一地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与成果展示准备工作。从选题、数据分析,到参会报告的撰写与演练,党员教师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研究生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并组织了模拟汇报和研讨活动,让研究生在实战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搭建这样的实践锻炼平台,让研究生真正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角,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进步。
三、激发党员活力,学术交流取得成效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支部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研究生指导,更在思想上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态度。支部教师党员以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感染着学生,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研室博士研究生王宁同学分享的一项利用棕色脂肪建立冻死诊断体系的新技术,系国际法医学术界首创。这是该技术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法医学术期刊《Int J Legal Med》发表后的首次公开展示,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壁报展示一等奖。此外,程浩博士后荣获壁报展示一等奖、口头报告三等奖,袁浩淼博士荣获口头报告一等奖,杜书奎、李新杰博士荣获口头报告三等奖,罗渝硕士荣获口头报告一等奖。
法医病理党支部师生代表合影
本次会议不仅促进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与国内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科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成为了落实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法医病理党支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党建引领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支部党员教师与学生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的突出表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