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术交流共享:数理政治经济学的“何谓”与“何为”

2025-06-22 15:42:46

202561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在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814会议室拉开“学悟知行强党性,守规砺行谱新篇”庆祝建党104周年系列活动序幕,特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李帮喜进行专题讲座。经济系系主任邓达教授为主持人,商学院韩文生书记携经济学党支部骨干党员及理论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三十余人共同聆听,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邰丽华教授作为与谈人之一受邀出席。

111

李帮喜老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季刊》执行主编,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 Department Editor,《清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丛书》联合主编。研究领域为数理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Monthly Review,《季刊経済理論》(日文)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中、英、日文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一般项目)、清华大学文科领军人才等项目多项。荣获第九届日本经济理论学会青年奖(2018)、第五届和第六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202022)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二等奖(2020)。

数理政治经济学前沿:For Marx & By Marx

李帮喜老师以“数理政治经济学:何谓与何为”为题作主题演讲,从数理工具的应用与数理政治经济学的界定娓娓道来,强调数理工具只是用于探究和服务政治经济学理论及思想的方法。李帮喜老师指出,数理政治经济学是一种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在明确何谓(WHAT)数理政治经济学后,为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为何以(WHY)及如何(HOW)运用数理分析方法,需要从历史的纵深中呈现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十分注重挖掘数量关系以清晰准确揭示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马克思留下了大量的数学手稿,均与经济学手稿有时间上或思路上的关联。”

李帮喜老师同时指出数理政治经济学独具的三大鲜明特征:其一,强调经济主体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人格化;其二,强调经济运行是一个由广泛的迂回生产联系起来的循环过程;其三,在模型求解时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他强调,马克思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相结合有着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规范性和现实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学理化、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李帮喜老师从数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简史讲起,将近年来数理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可以从“发展马克思”(For Marx)和“基于马克思”(By Marx)的视角来理解:“发展马克思”(For Marx)的研究尝试以数理分析方法的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而“基于马克思”(By Marx)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经验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量化考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期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中国理论。

演讲最后,李帮喜老师提出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将经典命题延伸至现代语境,探索数理工具作为分析框架促进不同学派互动的可能性,结合资源环境、金融、国际贸易等重大现实问题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cf5e442abdd5544dabeb0fe26c0bbaf

专家视角:科研团队建设与学术思想融合

在专家与谈环节,邰丽华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李帮喜老师精彩演讲的诚挚感谢。作为商学院(经济系前身)经济学研究所曾任所长的她,回顾了自己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深厚情谊。随后,邰老师结合李老师的主题演讲内容,从个人丰富的学术经历出发,分享了从事科研工作所需的品质和力量。她强调,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敢于突破自我界限,不断追求新的知识领域;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作战精神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此外,邰丽华老师还特别提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这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者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引用多种研究方法。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不仅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理基础,也促进了实证研究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资本论》中一贯主张的那样,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学术视野,还能增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未命名

随后,陈明生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对此次讲座的体会。陈老师指出本次讲座聚焦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并通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方法论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大家对数理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也为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开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陈老师进一步谈到,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经典理论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是每一个研究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他指出,如何将马克思等经典理论家的思想与当代经济现实相结合,既是对传统理论的检验,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还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陈老师还强调了与其他学派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任何理论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与其他学派的比较与融会贯通,才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教师感言:党建学术相互促进

在全体师生自由交流环节,主要从事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制度的青年学者、受邀参加讲座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刘媛老师表达了对未来共同努力、增加学习与交流的期待。她特别提到希望能够向作为全国样板党支部的商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学习请教,共同进步。

巫云仙教授提出了学科建设的重要观点,她强调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政治经济学领域面临优秀人才稀缺的问题,如何有效组建团队并使其发展壮大、形成特色,一直是她思考并努力实践的方向。

未命名

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做出了回应。他认为,即便是在相对“小众”的学科领域,只要研究人员能够脚踏实地、不盲目追求热点,同样可以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未命名

胡继晔教授结合自己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多年深耕经历,强调科研领域中正需要这种“小众 + 极致”的研究路径,只有专注于特定领域并追求卓越的研究成果,才能够为学术界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黄立君老师则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党建工作,提出了学术研究中的“小流极致”与支部建设中的“主流极致”;熊柴老师表示,此次讲座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不同思路,也反思了学术研究中如何平衡小众与大众的需求,以及如何产出具有标识性和独特性的学术产品的重要性;周敏丹老师认为,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数理工具结合起来方面给予了她很大启发;经济学党支部书记张弛老师对李帮喜老师的在支部建设方面的指导表示感谢,希望并欢迎两校院系的党支部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总结与展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任重道远

会议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李帮喜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韩书记指出,在庆祝建党104周年之际,本次讲座既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更是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学术盛宴。韩书记强调,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尤为重要。数理政治经济学作为连接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桥梁,为理解当代经济运行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他特别赞扬了李帮喜老师在数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分析当代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支撑。韩书记结合“润商有法”的办学理念,强调商学院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术、学术服务社会”,积极探索党务与科研同向同行的新模式。他鼓励全体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自信,激发科研热情,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15b685301b65a9f7ca72644be9d52ef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数理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也增强了理论自信与科研热情。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将党建活动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的形式,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期待能有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党建与科研的融合,我们将共同谱写更加辉煌的学术新篇章。

d42b82fb736e567c1e73d6400971619


责任编辑:赵文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5年6月1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党支部在海淀校区图书综合楼814会议室邀请李帮喜教授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