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助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山海同心 共筑岩门乡村振兴梦

来源:人民号 发布时间:2024-10-23 17:05:22

 (全镜头影像志愿服务队由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党委指导,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带队,多年来坚持用影像服务助力社会发展。)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从诗仙所感叹的云雾桃源,到如今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位于丽水市缙云县溶江乡的岩门村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岩门村是浙江省台办的结对帮扶村。近年来,省台办坚持以两岸交流促结对帮扶的原则,积极推动台湾同胞尤其台湾青年来到岩门村交流探索、实践创新。从“养生福地、诗画岩门”牵引带动生态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到云上岩门开辟“数字云”“同心云”“共兴云”,为岩门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两岸青年齐聚岩门,致力推动山海共兴、全民共富,携手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为进一步扎实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人文交流,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实习实践基地于2024年7月18日在岩门村正式揭牌。浙江传媒学院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来到岩门村,以青年足迹探访岩门人事物,用专业知识记录岩门人文风光,用镜头讲述独属岩门的两岸情·乡村振兴故事。

    “两岸同心·共筑岩门乡村振兴梦”项目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立项校级团队,已被推荐为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候选对象,同时入选“潮风景出发吧”2024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百强团队。

    【守田探路 初心不改】

    在岩门村,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沿着静谧的田间小路和稻田印记,拜访了曾经历破产危机但仍坚守自己与村民“创业田”的台商林启民;觅着茶香和清泉,造访了面对质疑也不曾放弃自己经营与维系茶农营生“茶叶田”的胡益来、胡旭亮父子。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心中的“致富田”,践行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守田精神”。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感情的林启民,励志将台湾非遗文化引进岩门村,让传统与创新尽情碰撞,在岩门创造无限未来;对家乡怀着无限热爱的胡家父子,也励志将黄茶做成缙云文化的金名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实现共富的金叶子。他们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守田探路、初心不改,他们守的不仅是在岩门的一亩稻田、一亩茶田,更是心中那一片赤诚的梦田。

    镜头里记录下的是他们坚守的蓝天白云、田连阡陌,镜头外是他们秉承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把镜头对准云间良田,聚焦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探寻并记录了乡村企业家坚守下的岩门致富故事。

    【竹韵茶香 守正创新】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以新兴事物赋能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成为岩门村手艺人们带动乡村致富不可避免的问题。一心回到家乡,把手艺“守”下去的竹编非遗传承人金理慧,在小红书、抖音和b站等网络平台制作竹编猫窝、竹啦A梦等“时髦”工艺品,收获了几十万粉丝。将岩门手艺带向全国各地,把两岸情融入手工皂的手工茶皂大师李波,将新媒体思维引入到茶皂产业当中,努力用互联网带动茶皂产业发展。坚持把城市的阳光,照射进农村的竹编创新手艺带头人施缙,在岩门村得出了“技术+乡村非遗手艺=文化产业”的公式,在老手艺里融入新造型,在老物件里看见新潮流。他们在岩门村守正创新,发扬“开拓精神”,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新兴方式圆了自己带动乡村振兴的梦想,成为了非遗创新与乡旅融合的先锋。

    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来到岩门村后,与竹编非遗传承人金理慧、手工皂大师李波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岩门手艺”直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留学生周让在直播中担任了“非遗手艺体验官”,见证了竹片与茶末“蜕变”的过程,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非遗艺术的魅力,在竹韵茶香里见证了岩门的底色、亮色、品色,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展现出的蓬勃活力。直播间吸引了上万观众前来学习岩门手艺,累计点赞2W+。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新媒体思维展现青年对数字化振兴的探索,用实际行动将岩门手艺传递给更多的人,用镜头延续非遗文化。

    【饮水思源 归雁团圆】

    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温柔的港湾,是精神的归宿与文化的传承,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在岩门村,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见证了浓浓的“归家情”“两岸情”,这里不仅是每一个岩门人的家,也是每一个来到岩门落地生根的台湾同胞的家。

    岩门情缘联结两岸心,台办台商共话两岸情。在岩门村的建设中,省台办帮扶岩门村联络员朱琦将台湾元素带入岩门,坚持让两岸融合在岩门村落地生根。2023年国务院台办批准在岩门村设立缙云仙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示范点,成为我省首个两岸交流基地示范点,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吸引两岸青年来岩门创业发展、研学实习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正是循着“家”的根,越来越多秉承着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理念的台湾青年来到浙江发展。00后台湾创业青年、浙派古琴传承人曹景雯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浙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己之力带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省台办帮扶岩门村联络员朱琦所说:“让两岸融合在岩门村落地生根,让两岸的青年都能够在岩门村感受到家的氛围,体会到家的温暖。”两岸同心,山海共兴,这是一条坚实而又充满温暖的归家之路。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用镜头记录下了岩门温情,深切体会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情感纽带。

【结尾】

    “烂麻搓成绳,也能拉千金。”这些年来,岩门村深耕乡村振兴之路,与台湾青年齐心协力,两股劲拧成一个力,共铸文旅融合新辉煌,共促两岸交流新发展,在一亩亩田地上共同绘就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发展之云”正在山海上空凝聚,为这片沃土降下携手并行、共同富裕的甘霖。

    浙江传媒学院全镜头影像实践团队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了两岸同心的蓬勃力量,也将继续秉持“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活动宗旨,践行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视听育人先锋行动”,依托专业背景与特色,围绕岩门村联结两岸的融合发展故事创作微纪录片和短视频,为岩门村留下独特的一抹色彩,与两岸青年共同书写“两岸同心·共筑岩门乡村振兴梦”的时代篇章,用镜头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青春行动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齐亚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全镜头影像志愿服务队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带队和指导,多年来坚持用影像服务助力社会发展。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