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由浙江大学承办的“AI赋能全生命周期慢病防治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黄荷凤,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四大慢病重大专项专项办、总师办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林杰出席会议。研讨会分别由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主持。
本次研讨会以“布局未来 人工智能赋能四大慢病防治”为主题,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意义重大,要加快推进“AI+慢病防治”落地,建立跨机构、跨地域的慢病防治共享智能平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主动健康”智能管理模式。
在专家讨论环节,陈刚、黄荷凤、王建安三位教授分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在AI赋能四大慢病防治领域的经验及成果。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浙江省台州医院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全生命周期慢病防治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陈竺院士对研讨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全球医学正经历一场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特别是慢病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了慢性病“防、筛、诊、治、管、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陈竺院士充分肯定了浙江大学在“AI+医疗”尤其是在四大慢病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国家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浙江大学继续强化顶层设计,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技术创新,突破关键领域;推动基层赋能,促进均衡发展;形成“政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以AI之“智”赋能基层慢病之“治”,为我国在AI医学领域实现“换道超车”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特邀报告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海南医科大学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任瑞宝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宗久教授先后作《AI赋能脑血管病精准防诊治及大数据模型》《克隆造血干预与肿瘤防治:AI新前沿》《AI在医疗领域路径与应用》的主题报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