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谢依特
回信映照支教情
2025年“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考察谢依特小学
2025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回信,勉励他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份深情嘱托,如阳光般照亮帕米尔高原。2025年7月12日,为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汲取边疆教师奉献力量,由医学院牵头的浙江大学“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走进谢依特小学,与志愿者教师们交流座谈,共学回信精神,给21位学生代表带来海洋和医学科普知识小课堂,传承“红色基因”与“求是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国、奋斗、奉献的种子。
图1 谢依特小学教学楼
一、学习回信精神,共育边疆新苗
浙大“公毅计划”实践团此行的核心,是深入学习谢依特小学志愿者团队响应总书记号召、奉献边疆教育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图2 浙江大学“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与志愿者教师们座谈
图3 实践团成员给学生普及医学知识
浙大实践团结合绘画、游戏等形式,随后,为来参加活动的21位学生代表普及了海洋知识和医学知识,采取趣味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在交流座谈中,浙大青年深受触动,与志愿者们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回信精神、服务边疆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积极寻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并尝试与浙江援疆结合,为学校注入持续动力。校内十余项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定时德育、感恩教育及志愿者每日护送、心理辅导守护学生心灵,庄严升旗与传统节日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尽管设备限制实验实操,师生向上的脚步从未停歇。
二、高原上的“双向奔赴”
图4 王艺枝老师介绍谢依特小学现况
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这里,“承包”了整个学校教学任务,代表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王艺枝老师,本科是英语专业。她介绍说,从英语转教语文,初时面对学生追问曾感力不从心。但在日复一日的奉献与陪伴中,她与孩子们实现了“双向奔赴、双向适应”,“她和孩子们一个眼神就能彼此会意”。她逐渐成为孩子们的“在校父母”,用心倾听引导。一次返校途中因大风遇困哈密,王老师心中牵挂的全是学生和课堂——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奉献者的本色。来自山西的闫泽峰老师通过“西部计划”扎根于此,坚信“这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总书记的回信,是对他们坚守的最高肯定。
三、奉献浇灌国通语的硕果
图5 同学们收到带有实践队员手写激励卡的浙大明信片
谢依特小学293名学生中,柯尔克孜族占绝大多数。曾困扰家校沟通的语言障碍,如今已被跨越。校园内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率达百分之百。赴京研学的孩子们一口流利普通话赢得“听不出任何口音”的赞誉,是奉献精神结出的甜美果实。更可喜的是,国通语已融入家庭:孩子们自信担任家访“小翻译”,家长们从简单问候进步到真诚道谢与热情邀约。这一巨变,正是青年志愿者教师响应号召、将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之处的生动写照,也离不开护边员家长积极参与国通语夜校的努力。
图6 “求是鹰”在谢依特展翅翱翔
“日常的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家国情怀正贯注其中。”来自山西的00后青年闫泽峰担任五年级一班语文老师。闫泽峰老师的话语,道出奉献者的心声。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指引下,这群将青春奉献给边疆教育的教师,如帕米尔高原的磐石,继续以嘱托为灯塔,用知识浇灌希望,以大爱守护成长,在推广国通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新人的征程上坚定前行。
图7 浙江大学“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考察谢依特小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