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服务强国建设的主动担当,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聚焦服务“国之大者”,面向国家战略,响应“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浙江大学“公毅计划”新疆党政机关专项社会实践团采访中组部“组团式”第十一批第二期医疗援疆医生。
让我们首先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本期援疆专家领队马涛的援疆故事,感悟援疆精神,凝聚青年担当。

马涛在与同事讨论疑难病例
从西子湖畔的义乌到天山南麓的阿克苏,马涛跨越4000多公里的距离,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技术播撒希望。2024年10月,他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对边疆人民的牵挂与对医疗事业的热忱,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征程。在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上,他以初心践行使命,用技术扎根基层,成为浙阿两地健康桥梁上的坚实桥墩。

马涛个人简介
根植家国情怀,踏遍黄沙赴边疆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马涛的援疆初心,早已在一次次对国家战略的体悟中悄然扎根。学生时代,他便通过文献与报道关注中西部发展,深知边疆地区医疗资源均衡的重要性;工作后,在医院的管理岗位上,他始终以“服务民生”为准则,而这份准则,最终指引他走向了更需要医疗力量的边疆。

马涛在乡下开展义诊活动
2024年10月,当医院下发援疆通知时,马涛没有丝毫犹豫。“当时工作很顺心,同事们像家人一样,但一想到阿克苏的患者可能因为缺医少药而陷入绝望,我就觉得必须去。”他坦言,做出决定并不容易--要告别熟悉的环境,要适应全新的挑战,但“为国家战略出力”的信念始终占据上风。
在他看来,援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神圣的洗礼”。“我们浙大人常说‘心怀国之大者’,这不是一句空话。当你看到边疆群众对优质医疗的渴望,看到国家对新疆发展的重视,就会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正是这份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让他带着浙江医疗的先进经验,毅然踏上了这片黄沙与绿洲交织的土地。
秉持务实创新,锻造带不走的技术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作为南疆地区的重要医疗中心,承担着近400万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障任务。但受限于地域、经济等因素,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技术理念等方面与东部存在差距。“不能等、不能靠,要带着‘干在实处’的浙江精神去改变。”马涛暗下决心。

马涛在为年轻医生传授经验
马涛继承并发扬以往援疆医生“传帮带”模式,开展“师带徒”签约活动,手把手培养本地医生。针对患者古莱雅的腹膜后腹神经节瘤切除术,他不仅亲自主刀,更在术前组织团队模拟演练,术后整理成标准化操作手册,让这项高难度技术在本地“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马涛积极推进兵团第一师医院与当地医院开展合作,旨在助力提高当地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与综合能力。在马涛主持下,第一师医院先后与拜城县人民医院续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书”,与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签署《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让医疗援疆更“接地气”。
“沙尘会钻进房间,但挡不住我们干事的决心。”马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阿克苏春季肆虐的风沙,他和团队从未中断工作,用务实行动诠释着“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要以“种稻子”的方式,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梳理,始终以一颗“在疆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决心做好医疗援疆工作。如今,一支“留得住、能战斗、懂创新”的本土医疗队伍正逐渐成长。
传承精神血脉,续写浙阿协作新篇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十六字兵团精神,马涛在援疆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感悟。他说:“50年代的兵团人挖地窝子扎根边疆,如今我们用手术刀守护健康,本质上都是在为祖国的稳定与发展奉献。”这种精神与“求是”的浙大精神、“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成为他克服困难的“精神密码”。

援疆馆内上世纪兵团第一师医院诊治工具陈列
“精神是无形的,但能转化为无穷的力量。”他说。在推动医院发展的同时,马涛特别重视精神传承。他积极完善医院的援疆馆,邀请并带领浙大来访实践团成员参观,宣传历届援疆专家的故事与成果。

马涛带领同学参观医院援疆馆
对于未来,马涛充满信心:“我希望把‘浙阿协作’的模式打造成样板—— 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精神的共鸣。让兵团精神、浙大精神在天山脚下开出更绚烂的花。”他常以校歌中“海纳江河,启真厚德”自勉,认为援疆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 ——“这里让我懂得,医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救死扶伤,更在于用专业能力推动一个地区的健康进步。”
学长寄语:在实践中读懂家国大义
作为学长,马涛对来阿克苏实践的浙大学子有着殷切期望:“你们站在校园里时,家国可能是一个抽象的词;但当你们踏上这片土地,看到各族群众的笑脸,看到援疆前辈的付出,就会明白‘国之大者’的分量。”

马涛在接受同学采访
他建议学弟学妹们:“第一要‘沉下去’,走进诊室、病房、乡村,真正了解新疆的医疗需求;第二要‘联起来’,把专业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比如用大数据分析慢性病管理,用公共卫生知识助力基层防疫;第三要‘带回去’,把这里的故事、精神带回浙江,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新疆。”
“专业能力是‘硬功夫’,家国情怀是‘软实力’,两者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浙大人。”马涛的话语朴实而有力。在他看来,青年的成长从不局限于校园,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那里有最生动的课堂,有最厚重的教材,更有让青春绽放的广阔天地。

马涛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