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哨位的反制枪
到省级舞台的聚光灯
高职生的“不凡”
始于对“平凡”的超越

10月23日下午
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
特别评选活动
在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举行
此次评选大会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主办
经学校推荐、专家初选
在全省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
遴选出15人入围此次现场评选
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卢益凡脱颖而出
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特别推荐资格

卢益凡的成长历程,就像他的专业——物联网系统一样,经历精准“感知”、高效“传输”,最后深度“赋能”,把“技能报国”的初心,转化为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坚实力量。

卢益凡曾是服役于上海宝山的一名通信兵。营区周边居民楼密集,民用无人机频繁盘旋,而他却只能手持反制枪徒步追赶。管控的低效与无力让他反复思考:先辈能在艰苦环境中守护家国,我为何不能用更高效的方式守护营区?
带着这份思考,退伍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一期间,参与中安协课题,首次接触无线通信安全领域。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功研制出AI驱动的无线检测模块。当它应用于杭州杰能科世低空管控项目、并通过浙江亿视达成军民融合认证时,他更加明白:军营里感知的“家国责任”,已成为“技能报国”的初心底色——他要用技术守护当下安全。

在学习中,他用勤奋好学“传输”矢志不渝的报国梦想。熟练掌握物联网终端技术,学习成绩连续居专业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学习标兵等各类荣誉20余项。在竞赛中,他用实战淬炼,传输敢闯会创的青春能量。作为团队核心,斩获国家级赛事一等奖,在省级竞赛中收获金奖4项、其他奖项20余项,各类竞赛成绩优异,获奖成果丰厚。
在科研中,他用创新突破,传输科技自强的时代强音。将竞赛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共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受理9项国家专利,主持“新苗人才计划”“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省级学生创新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经过精准的感知和高效的传输,他将所学投入实践,为社会进步深度“赋能”。

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与团队扎根海宁双联村,落地“智慧葡云”项目。部署252个传感器,为葡萄种植装上“数字感官”。使葡萄甜度提升25%,每亩成本节约650元、收益提升1.5万元,该项目得到省农科院试用肯定,真正让技术扎根土地、服务农业。
在校园治理现场,作为“火疫联盟”社长,他带领全校退役士兵与50余名社员组成校园安全先锋队,以382天零事故的坚守筑牢师生安全防线。个人获评“滨江区社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称号,事迹获中国教育在线、潮新闻等媒体报道。同时,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三年累计2300ml,可满足5–6次紧急用血,为6个家庭守护生命线,为身边安宁与温暖默默“供能”。
在思想引领阵地,他作为全校唯一入选浙江省“青马工程”高校班的学员,深入基层开展红色宣讲20余场,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话”,推动思想引领与服务实践深度融合。作为学生会主席,他牵头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线上权益平台建设等10余项活动,服务师生超2000人次。

先辈们用牺牲换来了山河重光,我辈当以技能推动日月新程。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学子,卢益凡的系统始终在迭代,但内核从未改变:以戎装淬炼的忠诚为“安全协议”,以物联网赋予的智慧为“核心算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一个新时代青年最硬核、最可靠的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