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聚合力,实践铸魂育根基

发布时间:2025-05-18 16:52:33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引领聚合力,实践铸魂育根基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是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国家首期“双高计划”专业群核心专业所在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27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教授5人,博士12人,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省劳模、教学名师4人。党支部以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为导向,以古桥文化育人、服务交通强国为特色,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行动任务,不断提高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党建工作、业务发展、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图1 党支部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一、笃信知行合一,持续开展党建联建

党支部依托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和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秉持“党建引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党建协同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打造党建联学联建机制。依托全国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校友企业联盟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地党建合作,构建理论共学、业务共训、资源共享的联学联建机制,促进基层党建业务共同发展。2024年至今,党支部与12家路桥类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参与党员联学联培1461人次;建成科创园与基地1个,与21家交通企业开展科技文化合作,解决技术难题40项,服务产值523万元。


3

3


2 党支部为全国最美公路开展公路巡检活动

二是建设资源共融共享平台。发挥联建党支部资源共享优势,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体系。线上搭建“党建联建数字平台”,集成理论学习、行业案例等资源库,实现资源跨域互通共享;线下打造“党建学习工坊”,定期举办教科研沙龙和技术技能培训,实现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2024年至今,开展主题党日、技术对接等活动12场,制作并推广思政微课和党课学习视频资源库,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万次,覆盖校企地联建支部党员1069人。

三是打造党建联学示范课程。聚焦“专业教育+红色赋能”双主线,深化党建联建优势互补,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党建+专业”特色课程,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研学、红色浸润”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邀请企业党员专家进课堂,组织党员赴项目现场开展“工地党课”“项目攻坚微论坛”等沉浸式教学,推动党员教育与专业素养培育深度融合。2024年至今,累计开发精品党建联学课程5门,打造示范课程及教材2门,建成红色工地党建思政基地基地5个。

二、领航育才之路,智绘强国新篇章

党支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和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交通教育服务品牌,为行业输出人才,为地方培养人才。

一是精滴灌、深扎根,培育交通强国“新苗圃”。党支部充分发挥“双师型”党员教师团队特色优势,依托浙江工匠学院交通分院,联合浙江交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大江东产业工人实训基地、浙江交工养护机械设备实训基地、高速公路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将公路建设与养护、智慧交通等紧缺技术送教到生产一线,开展教学研讨、课程建设等活动65次,覆盖人数达14009人次。依托国家鲁班工坊(吉尔吉斯斯坦)、浙江交通海外丝路学院为属地国培养智慧公路高技能人才1116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是守沃土、播种子,点亮科学普及“照明灯”。党支部成立青年交通科普讲师团,建成古桥馆、数智交通创新港等科普基地,吸引了本科、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学生1000多人参与古桥寻访、保护实践、科技创新等系列活动,其中《以桥之名—大运河上的中国文化密码》获2024年交通运输优秀科普图书;承担教育部《图说中华职教》“交通篇”的编写工作,全面研究梳理交通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向世界展示中国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建设成就。

三是创模式、搭云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党支部紧密对接松阳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松阳智慧交通产业学院,挂牌教授博士工作站、名师劳模工作室,将国家双高专业群优质资源下沉县域,探索有法人组织的县域产业学院办学模式。校地企多方联合开展数智赋能职教“五金”建设,实施教育部交通新基建类专业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与丽水农林技师学院联合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开设智慧路桥订单班,定向为松阳培养交通高技能人才。

三、科技赋能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支部紧密围绕服务交通强国和创新浙江建设战略布局,依托数字公路应用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浙江省“路桥领雁”人才之家,专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及数字交通领域的前沿研究,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动智慧公路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

一是“浙路智富”:智慧管理“铺路”乡村振兴。党支部科研团队开展智慧公路建管养运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全国首个“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农村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浙路智富。该系统是“四好农村路”2.0版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技术成果,将农村公路业务需求与省、市级行业管理需求紧密结合,有效统筹地方和行业管理的多层次需求,显著提升了农村公路的运营效率、维护效果和智能化水平。

11

11


3央视报道党支部开发的“浙路智富”系统服务成效

二是“数智岩盾”:智能监测“筑盾”公路安全。党支部数字公路科技团队长期致力于边坡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研发出“四位一体”监测+防护边坡监测预警系统—“数智岩盾”。与浙江交工集团、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等行业龙头企业及政府部门开展合作,推动“数智岩盾”系统的优化与应用,实时监测预防边坡地质灾害,显著降低边坡滑坡等灾害的发生频率,为公路安全保驾护航。

四、实践育人传匠心,红心筑梦铸职魂

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持续推进古桥建设与创新实践、志愿服务和就业行动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

一是在古桥保护中体悟工匠精神。打造浙江古桥馆思政教育基地,开展“千名学生寻访千座古桥讲述千个故事”古桥寻访活动(三千行动),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与知识研习中,汲取古桥文化养分,厚植文化传承的家国情怀;聘请全国劳模徐小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卫炎、古桥大师传承人吴复勇、曾家快为特聘教授,开设“工匠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古桥工匠”传承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2024年学校有326名学生参与古桥实践、研究,“工匠班”96人技能技艺得以提升,全校3000余人参与社会实践并受益。3个相关案例入选2025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


4 党支部开展教育部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三千行动”

二是在社会服务中汲取红色力量。成立“路远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浙江交通精彩蝶变,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交通情怀以及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中典型成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围绕浙江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养护、道路测绘、推广宣传等志愿服务。2024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超过7500小时,开展项目调研30项、志愿公益活动100次,荣获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高职组一等奖,获得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领导指示2份。

三是就业实践中锻造职业品格。支部成员积极对接浙江交工集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班,安排学生进入道路勘测、施工管理一线实践,通过活动让学生对企业情况、行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2024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2%,就业率高达99%,其中30%进入央企、国企及行业头部企业,就业质量位居全校前列。

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头雁效应,助力学校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以道路桥梁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努力将支部建设成为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科技赋能和实践服务的四新高地,以实际行动书写强国有我的奋进篇章。


责任编辑:潘家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为导向,以古桥文化育人、服务交通强国为特色,实现党建工作、业务发展、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