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感悟产业跃迁 赋能思政育人”实践研修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2025年9月25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绍兴新昌,开展了以“感悟产业跃迁 赋能思政育人”为主题的实践研修活动。
走进茶企探匠心,对话创业悟情怀
9月25日上午,首站走进浙江九舟茶业有限公司,教师们深入茶叶加工车间与产品展示中心,实地观摩从鲜叶采摘、机械化加工到精致包装的全产业链流程。

在企业座谈环节,总经理张黎结合个人创业经历,深情回顾了企业从一家小茶坊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茶企的奋斗历程。他谈到,自己始终怀揣着“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三农情怀,致力于通过茶产业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在交流中,张经理还特别强调了企业用人不仅看重专业技能,更注重员工的诚信意识、责任担当与协作精神,这些品质与思政教育中倡导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教师们纷纷表示,张经理的创业故事与三农情怀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真实而温暖的素材,增强了课程的现实感染力。
探访科技企业观智造,感悟创新铸引擎
当日下午,教师们走进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参观智能化生产车间与企业展厅。万丰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装备制造与自动化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在机器人集成、数字化工厂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座谈交流环节,袁院长、思政课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党建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育人素材。在生产一线,教师们亲眼目睹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与流水线的运行效率,深切体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企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万丰的创新发展路径,为思政课教学中讲好“科技自立自强”“实业报国”等主题提供了生动注解。

聆听专题报告明路径,洞察县域创新策源力
9月26日上午,中共新昌县委党校副校长孟令国为教师们作题为《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县域路径——以新昌为例》的专题讲座。孟校长系统梳理了新昌从传统产业县向科技创新强县转型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他指出,新昌通过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县域创新模式。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为思政课教师理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踏访红色圣地强党性,重温历史明初心
26日下午,教师们前往有“浙东西柏坡”之称的回山村,参观回山会师纪念馆。在纪念馆内,党总支书记杨奇程现场讲授党性教育课,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陈列和详实的图文解说,引导教师们重温了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队在回山会师的光辉历史,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与深厚的为民情怀。袁院长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史为镜、以革命精神为滋养,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育人根基。参观结束后,袁院长还就如何做好回山村的“红”“古”两篇大文章与杨书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本次研修活动围绕企业实践与党性教育双主线,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讲授、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们在产业一线感悟发展脉搏,在红色基地淬炼政治品格,进一步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注入新动能。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常态化深入当地企业、场馆和社区农村进行实践研修,引导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将实践资源有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拓宽“大思政课”育人路径,增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有效融入课堂的自信与能力,努力把实践研修所得转化为育人实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