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率调研团队前往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以下简称“亚吉铁路”)开展实地调研。作为新时代 “坦赞铁路” 的精神延续与实践升级,亚吉铁路不仅是 “一带一路” 倡议在非洲大陆的标杆性项目,更被学界视为观察非洲现代化进程与中非合作新动向的重要窗口。此次调研旨在从一线获取鲜活数据与案例,深入分析该项目的运营模式、现实挑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亚吉铁路是东非地区首条标准轨距跨国电气化线路,2024年5月“交钥匙”后,中国、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三方在亚吉铁路未来经营发展合作迎来新起点,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调研团队在亚吉铁路拉布车站
一、亚吉铁路:不止于运输的多维度发展走廊
亚吉铁路全称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标准轨距铁路,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至吉布提港,全长752公里(埃塞境内667公里,吉布提境内8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亚吉铁路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以货运为主的铁路,是中国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条集规划设计、投融资、工程施工、监理咨询、装备材料和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中国标准“全产业链”跨国电气化铁路。
该项目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签约六年运营权;2016年10月埃塞俄比亚段建成通车;2017年1月吉布提段建成通车;2018年1月正式商业运营;2024年5月正式全面移交给埃塞—吉布提标准轨距铁路股份公司,中国公司将提供两年技术指导。自开通以来,它不仅将埃塞俄比亚这一内陆国的出海运输时间从数天压缩至十余个小时,更以“铁路 + 港口 + 园区” 的一体化模式,催生出一条贯穿区域的经济走廊。正如刘鸿武院长所言:“亚吉铁路的战略价值,早已超越了一条运输线路的范畴。”
亚吉铁路的通车,彻底打破了埃塞俄比亚“内陆无出海口” 的发展瓶颈,推动其从 “陆锁国” 向 “陆联国” 转型,大幅提升了埃塞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埃塞俄比亚政府顺势将多个工业园沿铁路布局,在阿达玛、德雷达瓦等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同时,铁路与吉布提多哈雷新港、埃塞莫杜拉内陆干港等物流枢纽实现无缝衔接,让基础设施真正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 “引擎”。这一成功模式,已被正式写入第二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联合公报,成为中非共建 “一带一路” 的经典案例。埃塞俄比亚交通部长达格玛维特评价道:“亚吉铁路是埃塞、吉布提与中国三方携手打造的基础设施典范,不仅交出了亮眼的运营答卷,更将先进的中国铁路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两国人民。”
二、田野发现:一线的实践成就与运营挑战
调研期间,刘鸿武院长一行首先来到亚吉铁路位于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拉布车站。经过翻修升级的新车站外观恢弘大气,内部设施先进完备,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调研团队实地观察了中埃员工的协同工作流程,并围绕列车班次调度、信号联控技术、票价定价机制等运营细节,与一线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
在随后与亚吉铁路运维项目公司中外员工的座谈中,调研团队进一步了解到,经过多年运营,亚吉铁路已取得显著成效—— 年货运量从初期的 88.5 万吨增长至 210 万吨,货运收入年均增幅超 35%,其经济效益与社会贡献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但在实践中,铁路运营也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
在运行安全方面,沿线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如通信电缆)曾遭遇盗窃和破坏,且受地方财力所限,铁路全线尚未完全实现物理隔离,牲畜闯入线路等问题对行车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在能源供应方面,当前铁路依赖单一国家电网馈线供电,每逢枯水期电力供应紧张时,便会影响运营效率,增设备用电源、提升电网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自然条件方面,雨季的洪水冲刷和旱季的高温沙尘,都对线路维护与设备保养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座谈中,刘鸿武院长对运维团队的专业精神与坚守付出表达了由衷敬意。他指出:“亚吉铁路的成功运营,既是中国铁路技术与管理经验的胜利,更是无数中埃员工克服艰难险阻、默默奉献的结果。尤其在疫情期间,这条铁路成为保障埃塞俄比亚粮食、化肥等民生关键物资运输的‘生命线’,背后的人文故事与奉献精神,正是研究‘一带一路’共建项目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三、学术思考:中非铁路合作迈入“3.0阶段”
基于此次实地调研的观察数据,刘鸿武院长认为,非洲铁路在经历以坦赞铁路为代表,侧重于无偿援助建设,浇筑中非友谊丰碑的1.0阶段(援建型)和以亚吉铁路为代表,采用“融资+工程+联合运营”的新模式,实现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2.0阶段(合作运营型)之后,正在迈入一个以可持续运营和深度融合为特征的“3.0阶段”(产融结合型)。该阶段以肯尼亚蒙内铁路等新项目为探索方向,强调投融资创新、股权合作以及与沿线产业开发的深度捆绑,追求更高层次的商业可持续性与综合效益。
“亚吉铁路的生动实践,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更成熟的新阶段—— 合作重点由‘建好项目’转向‘运营好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鸿武院长强调,“这一模式的核心仍是‘授人以渔’:通过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帮助非洲国家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长远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刘鸿武院长总结道:“亚吉铁路通过串联工业园、港口与城市,正在重塑非洲区域经济地理,为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其产生的经济溢出效应与社会变革价值,值得学界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从这条铁路的脉动中,我们能清晰看到非洲大陆追逐工业化与现代化梦想的坚定步伐。”
早在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就在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下,成功承办了“以路为媒——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艺术作品交流展”。该项目得到中土集团的大力支持,通过艺术展览生动诠释了中非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期间同步举行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中非艺术交流学术论坛,后还将在宁海、上海、福州、广州等地展开巡展和研讨。作为总策展人的刘鸿武院长指出,从坦赞铁路到亚吉铁路,这条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之路,不仅是非洲的“自由之路、发展之路”,更承载着中非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发展愿景。
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