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承办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 助力谱写中非人权合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9-29 16:37:53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官微 浙师非院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已然不可阻挡。随着全球南方卓然壮大,全球人权治理孕育新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理念相通、诉求相近,彼此深刻理解。为支持各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凝聚全球南方力量“以团结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携手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中国人权研究会、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于2025年8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共同主办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

888

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新阶段。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对人权交流合作事项作出前瞻性部署,为中非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提供了明确遵循。此次举行中非人权研讨会,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作为首届会议主题,可谓正逢其时。

来自中国和40余个非洲国家的超过200名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企业、智库、媒体代表等,围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主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高度赞扬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成就,肯定中国为推动非洲人权事业发展和能力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期待中非携手同行,共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道路,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书写新篇章。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与各位中非嘉宾齐聚亚的斯亚贝巴,并代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向中国和40余个非洲国家的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企业、智库、媒体代表等表示热烈欢迎。

刘鸿武忆及,许多非洲学者曾访问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中非交流博物馆,并多次参与由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创办的中非智库论坛,此次相会可谓“老友再相聚”。回顾个人经历,刘鸿武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赴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留学,拜非洲人为师。近40年来,他踏足非洲大陆数十个国家,多次来访亚的斯亚贝巴,这座被誉为“非洲门户”的城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是拉里贝拉岩石教堂、阿克苏姆古城,还是东方工业园和亚吉铁路项目,都展现出埃塞俄比亚悠久的历史和崭新的发展活力。

刘鸿武还提出对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的三点期待,一是期待中非学界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中非人权合作的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二是中非应立足本国国情探索人权发展道路,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秩序,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三是中非双方古老文明所积淀的智慧,必将助力构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美好社会。他最后强调,人权并非天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中非人权事业要靠中非人民共同努力创造。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珩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她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次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丰硕成果。与会代表深入学习和阐释习近平主席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围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主题展开系统研讨,并共同发布“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她表示,本次会议体现了战略高度、理论深度、传播广度和人性温度,获得广泛响应与积极评价。

她引用埃塞俄比亚谚语“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强调会议成功离不开各方支持,包括各级领导的关心、专家学者的智慧、媒体与智库的协作以及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她特别向主办方、承办方、协方与所有参会代表致以诚挚感谢。

在总结中,她分享三点会议体会。一是会议意义深远,非同一般。中国与非洲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和共同的发展诉求,在人权领域话语相通、利益相融。从《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到《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从“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到“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从“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到“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均彰显中非人权合作的重要价值。二是会议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中非人权合作历史积淀深厚,发展动力强劲。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权理念,恪守初心使命,走独立自主的人权发展道路,践行共商共建的全球人权治理担当。多位非洲学者表示,中国的人权实践对非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包括坚持独立自主、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立足本国国情、强化政党领导等重要经验。中非人权合作涵盖真实亲诚的政策理念、义利兼顾的价值观、合作共赢的发展观和命运与共的全球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人权论述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三是中非未来合作前景广阔,非同凡响。去年8月,习近平主席复信非洲学者,鼓励中非学者为全球南方国家贡献更多智慧。他指出“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今年适逢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及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中非正共同推进“六个现代化”和“十大伙伴计划”,这些都是中非人权理念的生动实践。

她强调,人权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非合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未来,中非应继续以理念为先导,构建人权话语体系;以发展为核心,拓展合作新路径;以民生为根本,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以可持续为基础,推动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最后,她代表会议承办方感谢所有嘉宾、代表及会务人员的贡献,宣布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圆满结束,期待继续深化合作、携手推进国际人权治理,共同造福中非人民,助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廖思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承办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 助力谱写中非人权合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