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专题讲座

2023-01-15 12:58:39 语言云教研 谢笛妍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两点,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殷晓杰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28-108会议室进行专题讲座,题目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本场讲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参与讲座和研讨的人员包括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公共基础部刘荣华副书记、大学语文教研室专兼职教师,还有该学院其他学部教师和学生。

讲座上,殷老师以2019年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委员提交的“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加强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提案为切入点,分析该提案提出的现实背景,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和已有教研成果,从大学语文与专业学习、大学语文的定位和“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殷老师首先强调,语文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基础之基础”,学术研究不仅是专业和技术问题,更是思想和境界的问题,也是文化修养和学术视野的问题。而个人的精神和境界与语文密切有关,甚至可以说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素质。在这个意义上,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力助推其专业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大学语文的定位问题,殷老师认为,大学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的“文”更强调的是文化,即主要以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思想,是思想史层面上的文史知识。同时,大学语文与“课程”有关,但不完全是“课程”的问题,本质上是意识和习惯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也是大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针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殷老师明确提出,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首先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教学中可以导入古今中外经典文本,通过系列“好文章”催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孳乳文化自信;其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古代优秀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创造精神、百年征程的团结奋斗精神和追求梦想的精神,让学生明确“向何处发展”;最后是涵育审美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挖掘,引导学生以审美视角发现美好人性、诗意人生、审美想象等,进而滋润青春心灵,厚植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语文为基;培根铸魂,通识先行。在讲座的研讨环节,殷老师与该院基础部教师展开了热情洋溢的交流互动,会场上时时传出共鸣和会心的笑声,在场的学生也都沉浸其中。与会老师们一致表示,殷晓杰教授这种“三位一体”同心圆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给大家带来了诸多启发,老师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讲座在愉快的交谈和互动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张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日前,人文学院殷晓杰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一场专题讲座,旨在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