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党支部
自深入开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工作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党支部聚焦政治引领实效与融合发展深度,依托“三三五”党建机制,统筹推进思想共建、组织共育、医教研融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将组织功能融入科室治理,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推动形成政治坚定、业务精进、服务有力、文化自觉的党建引领发展格局。
一、强化制度落实,夯实支部建设“纵横网”
规范组织运行体系
血液内科党支部坚持制度先行、规范为本,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创新“骨干轮讲+案例研讨+现场互动”学习模式,统筹线上线下、错时错峰组织生活,覆盖率达100%,确保学习教育“不断线”、组织生活“不断档”。同时强化痕迹化管理,完善会前计划、会中记录、会后总结闭环流程,规范填写党支部手册,全面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
压实党建责任链条
党支部聚焦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支部书记牵头领办重点难点项目,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将国考指标、科研任务、教学计划等层层分解至各医疗组与中青年骨干,构建“支委—医疗组长—青年骨干”多级责任体系,确保党建任务全覆盖、执行过程闭环化,推动党组织嵌入业务流程、融入学科治理。
提升治理体系效能
支部完善网格化管理与协同决策机制,建立“支部委员—党小组长—组员”组织网络,推动党建触角延伸至临床一线、科研单元、教学环节。加强纪检协同与作风建设,将纪法教育、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筑牢底线思维,夯实清廉文化根基,为支部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二、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医教研协同“一盘棋”
夯实平台支撑体系
建立“支部—学科—医疗组”联动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业务发展全过程,支部书记牵头,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将国考指标、教学科研等任务层层分解、压实到人,确保支部工作与业务运行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提升服务效能水平
推动支部党员深度参与临床治理,围绕疑难病例常态化开展MDT会诊32次,聚焦DRG支付改革开展制度培训与流程优化,落实诊疗改进举措5项;设立“亚专科学习日”,推动中西医结合、亚专科建设同向发力,提升科室综合能力。
拓展公益服务品牌
深化“医路相髓”党建品牌,联合团委、血液中心等开展“健康进社区”义诊、患教宣传等活动10余场,服务群众800余人次;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周”长效机制,擦亮“血液病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队品牌,打造具有中医温度的党建公益新名片。
持续深化“医路相髓”党建品牌建设,打造“爱心病房”。
三、聚焦育人使命,建强人才培养“主阵地”
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将病区建设为“行走的思政课堂”,依托临床见习、志愿服务、主题教育等载体,构建“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累计培养青年医者78人;为毕业生党员开展“最后一次党课”,强化初心传承、厚植职业理想。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党建+双导师”机制,结合“名医名师示范工作室”,推行“老带新、传帮带”,定期组织教学竞赛、科研辅导、小讲课等活动,全年指导青年教师获教学竞赛奖项2项、课题立项8项,支部育人功能持续增强。
推动教研深度融合
牵头建设精准诊疗实验室,开展再障机制、白血病新靶点等基础研究,修订中医再障诊疗指南,提升中西医融合水平。支部成员指导发表SCI论文20篇(TOP一区2篇)、国际会议展示10项,教学案例获省级奖项,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支部育人格局。
END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