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陈旦 李炜)记者今日从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获悉,为进一步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献知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教授,在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举办“角膜遗体捐献应用”专题讲座及器官捐献报名登记宣传活动。
讲座一开始,长沙爱尔眼库主任杨丽红介绍了角膜遗体捐献概念、捐献流程、常见捐献问题、常见角膜疾病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湖南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潘爱华讲授了如何利用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解剖学的课程思政及医学生立德树人的培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脑库中心主任严小新教授讲授了利用人脑进行脑库的建设与脑的科学研究。专家们妙语连珠,学生们积极提问,将讲座活动推上了一个小高潮。
随着一个个感人的角膜遗体捐献故事的讲述,瞬间,活动现场静默无言。
生前立志为医学奉献一生,死后捐其一身甘为医学发展路上的垫脚石。2019年5月14日晚,年仅31岁的易跃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家属依据她的遗愿捐献了她的角膜和遗体。易跃是长沙宁乡人,2016年她从大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到日本留学一年的机会。学成归国后,她又获得了前往美国攻读博士的机会,在她距离自己医学梦更近一步的时候,她被检查出身患癌症。留学美国的计划戛然而止,易跃的追梦道路被按下了“暂停键”,可是她从未放弃,积极与病魔抗争,一直坚定自己投身医学事业的初心。
易跃攻读的专业是解剖学,她深知国内解剖学的现状。既然为医学奉献一生的愿望无法实现,她决定把自己的一身悉数交给医学事业。虽然家人极力反对,她还是坚定地签署了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遗体告别会上,她被这样介绍:“她短短的一生,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也得到了她的亲人、师长、同学、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她还没来得及回报这个社会,所以她要把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来回报社会。”
“世界以痛吻她,而她报之以歌。”这是“2019年度感动湖南人物”吴思获得的颁奖词。吴思2011年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因子宫癌全身转移,于2019年7月5日下午去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遗憾于此生不能为喜爱的医学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她决意将自己的角膜遗体捐献出来。她捐献的角膜让两个孩子重见光明,她的身体永远留在母校,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大体老师”。
吴思的身上彰显着无私精神的延续和传递。2016年她就登记了器官捐献,2018年生病后又主动联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填写遗体捐献志愿表。在她病重的时候,又再次立了遗嘱,并叮嘱母亲帮她实现捐献愿望。医学生誓言中有一句“我志愿献身医学”,也许这颗小小的种子在吴思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最后只能以遗体捐献的方式提前实现了,这正是无私精神在吴思身上的延续。
……
在讲座课堂上,随着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播放 “生命·遇见——2023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的视频,视频里白岩松对话“一个人的球队”,“一个人的乐队”演唱《感受生命》……300多名师生被捐献故事及视频感动得落泪,纷纷登记成为角膜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脑库中心主任严小新教授讲授了利用人脑进行脑库的建设与脑的科学研究。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钟红静表示:“截至5月27日,湖南省本年度登记成为角膜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6003人,历年来登记成为角膜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37472人。希望通过进高校宣讲这种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角膜遗体器官捐献,切实推进我省角膜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第一个成立省内遗体捐献工作小组,1998年10月接受了第一位遗体捐献者,目前每年接收超100位遗体捐献者;2007年长沙爱尔眼库正式成立,目前已成功接收1000余位爱心人士捐献的角膜,帮助2000多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