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通讯员 于新树 傅绒 罗宇涛 潘爱华)一方净台,教化默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他们是伟大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是值得每一名学子心怀崇敬的无言老师。2024年3月29日,为深切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进一步推动遗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在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明阳山福寿苑陵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及志愿者代表们,一同参加由湖南省红十字会主办,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和长沙市红十字会承办的“生命·礼赞”2024湖南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活动伊始,四所高校的医学生和老师们身着白大褂,神色肃穆,面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默哀三分钟,缅怀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捐献者们。
李新潮的母亲便是其中一员,他说:“母亲作出捐献遗体这个选择时,我们犹豫过、彷徨过,但老人家态度非常坚决,并且立下了遗嘱,最终我们理解支持,作出了这个无悔的抉择。后来在她的影响下,我和妻子,姐姐、姐夫们都已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弘扬和传承大爱精神,把这份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延续下去!”
器官受捐者周先生也来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因尿毒症接受肾脏捐献移植康复后,他已经幸福生活了8年,现在他加入了长沙肾慈公益组织,让这颗“新”肾继续发光发热,回馈社会。周娟芳是长沙县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她向大家分享了协调员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这群特殊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湖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邱梦丹表示,“2023年1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彰显国家对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共同推动我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
遗爱人世间,以血肉燃生之火种,以躯体授医之真理。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再次列队面向纪念碑,向“于无声中诉说大爱”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三鞠躬并献花,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场的医学生、捐献者家属和志愿者们纷纷书写寄言、悬挂风铃,为纪念碑捐献者名字描摹金粉,让大爱永续。
参加活动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二学生小王说:“本次活动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希望能够在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时刻警醒自己、做到最好,不辜负‘大体老师’的奉献,不愧对社会的希望和关怀,为医学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长沙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有61000余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092例、角膜捐献954例、遗体捐献835例,使一批重症患者重获新生,帮助一批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为推动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为代表的医学院校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南省市的遗体捐献接收工作,支持医学教育和研究,努力推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