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视!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邓德华教授团队聚焦新质生产力,让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成功!

2025-04-14 10:23:55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阿山木

3月2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专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报道了我院邓德华教授团队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成功案例。

9BACBC9D2FE3464732EB10A11AA_AA2D34F3_8D7B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邓德华教授团队以科技创新破解传统建材行业“高能耗、高污染、不可再生”的难题,全球首创性地研发“气凝晶保温材料与相关建材及其制备技术”。

据悉,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建材性能边界,以工业固废、天然岩石及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焙烧与生物矿化工艺,打造出集轻质高强、防火防潮、全生命周期低碳于一体的气凝晶材料及生物基复合材料体系,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气凝晶材料是由纳米级晶体与纳微孔结构构成,导热系数低至0.035W/(m·K),抗压强度达0.60MPa,兼具A级防火、本体憎水等特性,吸水率低于2%,耐候性可达建筑全寿命周期,实现了材料性能的颠覆性提升;通过低温焙烧与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生产全过程常温常压,碳排放仅为传统岩棉材料的29.7%,且产品报废后可100%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产工艺的绿色革新;此外,该技术多元化拓展应用场景,覆盖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板、轻质隔墙、冷链物流等领域,施工效率提升40%,综合成本与传统材料持平,实现节能降耗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4年5月,该技术通过专利权转让和技术增资入股的方式,在安徽贝甲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相关专利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成功转化,并为中南大学带来1500万元的专利转让费和价值8500万元的技术增资。通过近一年的时间,技术成果通过中试生产验证、权威机构的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相关部门组成的专家评审和工程试应用后,现已批量化生产,保温板材产品在丰原药业制剂车间、固镇特殊教育学校、蚌埠水游城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规模化工程应用,累计推广超10万平方米。据测算,每万平方米应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吨,相当于种植6600棵树木。该技术获评“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并入选《绿色建筑推荐目录》,为我国“双碳”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雷明锋、邓德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27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专栏报道了我院邓德华教授团队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