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学院智能控制教师团队于2025年7-8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企业实践,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战略,通过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圆满完成实践任务,为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扎根一线实践 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团队聚焦智能制造技术教学需求,深入美的集团、海康威视等企业生产一线,以“工程师+教师”双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美的智能制造车间参与自动化产线调试运维,攻克工业机器人节拍优化难题;在海康威视实验室联合开发工业AI质量检测教学模块,形成“故障诊断-方案设计-现场实施”项目化素材库。累计解决技术难题12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23个,为课程更新提供鲜活素材。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对接“智能制造”产业方向,在宗申集团、惠正机械等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工作站”,创新“实践-调研-反哺教学”闭环机制。深度调研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数字孪生应用”“智能产线规划”等6个教学模块,组织师生为3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微咨询,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衔接。
聚焦教学改革 推进项目化教学落地
团队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在惠正机械以“智能仓储系统升级”项目为原型,设计PLC编程、数据采集综合教学案例;在宗申集团联合开发《智能制造项目实战教程》,收录“智能AGV调度”“MES系统应用”等8个案例,成果将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核心课程,推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落地。
此次实践构建了“产业需求-教学应用”良性循环。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改革,助力重庆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