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跨境商务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照支部建设“七个有力”要求,坚持将“党建+教育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家精神滋养下,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深刻内涵,助力教师由“教书匠”向“大先生”转变。

为学之道,明德穷理,厚植“大先生”之基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素质。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每季星”树型活动,树立学习标杆。支部坚持每季度推出一位“每季星”,累计推出严谨治学之星等8位教师党员,打造“先进思想的引领者,特色活动的践行者,教育工作的示范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产生示范引领效应。开设“大先生”讲堂,树立学习榜样。主要开展以书记“红”课堂,思政“专”课堂,学术“研”课堂为抓手的“大先生”讲堂活动,营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党组织氛围。
为事之智,精业弘道,淬炼“大先生”之能
“党建+前沿知识”,实现教学提质增效。通过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前沿知识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教师教学活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提质增效。开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大先生”讲堂,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教师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思维,一门课程入选重庆市首批市级“人工智能+”重点建设课程;“党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党建引领科学研究,为教师科研创新注入强大动力,显著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党支部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强国行”专项行动,强化“双带头人”示范引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近两年来,支部党员共立项课题23项、发表论文22篇、专著2部;“党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强化教师育人意识,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支部党员获批19项“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多名教师的“课程思政”案例获得优秀案例奖项。
为人之本,正心化育,涵养“大先生”之境
延续“传帮带”精神,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延续“传帮带”精神对青年教师成长意义重大,资深教师凭借丰富经验与智慧,向青年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师德修养,助力其快速掌握教学技巧、适应工作、提升能力与职业自信。支部多名教师党员“前辈”,参与“老带新”活动,这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传承了学校优良传统,还为学校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是培养青年教师、延续教育薪火的重要举措;创设“舟楫”工作品牌,服务学生就业。教师党员打造就业品牌活动,能精准把握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不间断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支持,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开展“三江汇”品牌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开展“三江汇”助农活动,服务人才培养、电商发展、乡村振兴。持续为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燕窝镇等地提供智力支持,开展专业培训,协助打造直播间,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支部教师党员带领学生组建“传承红色基因,携手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重庆市垫江县鹤游镇、合川区双槐镇、小沔镇、官渡镇等地,传播红色文化、服务乡村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是从“教书匠”到“大先生”的成长,不仅提升自我修养,传授先进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面对教育发展变革的大趋势,教师党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素质,找准学习标杆与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加强学习和磨炼,提升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做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大先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