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特色做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引领,匠心筑梦”工程管理党支部在行动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教育、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强支部党建工作,提升支部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党支部是重庆市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也是学校样板党支部。党支部服务于造价、地隧、建管三个专业,现有党员 15 名(正式 14 名、预备 1 名 ),其中教授 2 名、博士2 名、副教授 5 名,硕士以上占比 100% ,高级职称占比 53%。支部书记由“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教师”获得者季敏副教授担任。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联建
共绘发展新蓝图
1.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
工程管理党支部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的学习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将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党员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近一年来,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党建联建6次,覆盖200余人,支部党员教师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深化党建联建,拓宽合作领域
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与 12 所高校、8 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学联建活动,通过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在党建联建活动中,支部党员教师与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党支部还联合企业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推动成果转化,注入发展新动力
党支部注重将党建联建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管理实践,通过构建党员与教师结对帮扶机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形式,推动工程管理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支部书记季敏带头分享党建联建经验,推动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打造精品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其中国家级在线精品课1门,省部级精品课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工程管理专业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升了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服务企业促发展,校企合作提质量”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二、汇聚教育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打造教育服务新标杆
1.举办“党建创优”专题培训,提升行业企业素质
党支部积极响应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举办了土建行业“党建创优”专题培训活动6次覆盖500余人。培训活动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党建学者进行授课,内容涵盖企业战略规划、团队建设、政策解读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活动,企业人员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增强了党建意识,推动了行业企业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2.建设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提升有限空间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党支部牵头建设了重庆市首个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基地。该基地依托学院土建类专业优势,集实操作业训练、安全教育展厅于一体,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和实操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基地已开发全国首部涉及地下管道评估、养护的教材,并研发了有限空间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自 2023 年运行以来,累计培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1200 余人次,覆盖重庆及周边地区32 家企业,培训后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率下降 20%。
3.开展系列课程建设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党支部积极响应学院“党建创优”的号召,与行业龙头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产业学院1个,成功举办了系列课程建设专题培训活动5次覆盖300余人。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分享优秀教学案例等形式,支部教师深入探讨了课程知识结构的科学构建、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等关键环节。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还推动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基地”签约仪式
三、推动科技赋能,深化产教融合
开启国际化育人新篇章
1.响应教育国际化号召,助力职教出海
在全球化背景下,党支部积极响应教育国际化号召,通过远程互动技术为坦桑尼亚学生传授工程管理相关知识。支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这种跨越国界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提升坦桑尼亚本土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 年,通过 “鲁班工坊” 项目累计开展远程教学 320 课时,培养坦桑尼亚技术人才 80余名。
2.构建课程思政新体系,强化价值引领
党支部主持的市级重点项目《“双元双师,三协三融,四维三阶”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顺利通过验收并荣获结题证书。该项目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构建起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课程思政新体系。通过组建“双师双元”协同团队、构建“三协三融”培养链条、创新“四维三阶”智慧教学模式等措施,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同向同行。这一新体系的构建不仅强化了价值引领,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党支部注重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文化合作的工作单位达20余个,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等20余项,加强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同时,支部教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项目攻关工作,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察组在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合影
四、深化实践育人,助力学生成长
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1.组织专项活动,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党支部重视实践育人工作,通过组织 “访企拓岗、引企入校” 专项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了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平台。支部成员深入走访了多家知名建筑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设置情况,并初步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这些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24 年,新增实习基地 18 个,推荐学生实习就业332 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达 99.8%。
2.开展社会实践,锤炼职业精神
党支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开展调研和服务工作,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活动4次,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还锤炼了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党支部还注重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示学生风采
党支部三次作为承办单位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市高职组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技能的平台。在比赛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技能大赛的锻炼和磨砺,学生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工程技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 8 项,获奖率达参赛人数的 65%。
技能比赛现场合影
五、展望未来,持续创新
创建“红岩先锋”变革型党支部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党支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化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构建 “党建引领、双融双促” 工作格局。
聚焦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目标,对标教育部 “双带头人” 实施意见,完善选育管用机制,推动党建与教育科研深度融合。紧扣重庆 “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 建设,以 “红岩先锋” 变革型党组织创建为统领,践行 “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 理念,提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基层党建品牌。
重点推进四项工作: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建立 “第一议题” 学习制度,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 活动;二是深化党建联建,与行业龙头、兄弟院校共建 “党建共同体”,构建 “资源共享、协同育人” 生态圈;三是推进产教融合,依托 “双带头人” 工作室搭建 “党建 + 科创” 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创新育人模式,实施 “匠心铸魂” 工程,将红岩精神、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 “四强” 党支部建设,完善 “三会一课” 评估机制,建立党员责任区与先锋岗,实施 “双带头人” 能力提升计划,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团结带领党员教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工巧匠不懈奋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