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坚持紧紧围绕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院系党组织何为”时代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做到“五个到位”,指导所属党支部普遍做到“七个有力”,构建了“一体统筹凝心、两个平台铸魂、三项行动聚力、四个聚焦提质”的“1234”党建引领模式,成功打破党建与业务的壁垒,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多元举措融合,探索党建新路
(一)一体统筹凝心,贯穿发展全程
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把党建统领当作核心任务,全面融入学院发展的各个流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让党建责任层层压实。在组织构建上,以专业群为基点设立党支部,以项目组为线条组建党员先锋队,以任务链为平面设置党员示范岗,打造出点线面协同的“三个一”工作体系,让党建与教学科研、人才培育等业务紧密交织。并且,学院依据“用数据说话、用业绩表达”的准则,把党建目标和事业发展目标深度绑定,用清晰的指标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标杆院系建设期间学院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和重庆市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验收中成绩斐然,彰显出一体统筹的显著成果。
(二)两个平台铸魂,厚植红色底蕴
1.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固定育人平台:以建设新时代 “红岩先锋”变革型党支部为契机,学院党总支与重庆老三线建设企业——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固定的 “三线精神” 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和“红岩精神”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讲解员培训,组织系列红色活动,吸引众多院校与企业前来交流学习,让“三线精神”在青年群体中传承发扬。
2.组建“567”行走的宣讲育人平台:结合化工行业特点以及园校融合特色,与园区、企业共建“567”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形成了一个行走的育人平台。融合化工行业特色与红色历史,走进厂区、社区宣讲,引导广大群众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优秀范例。
(三)三项行动聚力,增强育人成果
1.校企共育行动:将课堂延伸至车间与生产线,携手校企合作单位探寻实践育人新径。化工与安全党支部和长风化学联合申报教育部“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专业满意度高,持续为化工行业输送优质人才。
2.师生双领行动:开展“教师党员领跑”行动,借新老教师“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已有多名教师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实施“学生党员领跑”行动,组建“卓越学生训练营”,学生党员带动身边同学踊跃参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多名学生斩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3.党建促赛行动:施行一名党员指导一项赛事制度,助力学生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在党员教师悉心指导下,涌现出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全国银奖等,充分展现出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四个聚焦提质,推动双融双促
1.聚焦“党建+专业群”:学院将支部设立在教研室和专业群,对标党建“双创”和“双高”建设目标,运用“目标一体谋划、责任一体落实、队伍一体建设、成效一体考核、成果一体奖励”的“五个一体”路径,达成党建与专业群建设的相互促进。建设期内,专业群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等 80 余项省部级以上成果;所辖化工与安全党支部获评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聚焦“党建+队伍”:学院贯彻“四有好老师”标准,培育“雁阵式”科创团队。党员教师发挥模范作用,两个团队获评市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聚焦“党建+共建”:学院党总支发挥示范作用,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多个兄弟院系党支部入选市级、国家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总支书记还担任校企党建共建单位党建指导员,分享党建经验,带动区域党建共同发展。
4.聚焦“党建+品牌”:学院以“重化工匠”品牌为引领,开展产教融合相关工作,立项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重庆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化工新材料现场工程师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牵头开展与重庆市长寿经开区共建“重庆市先进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长江(重庆)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模式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的“1234”党建模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与突出的优势。该模式具备系统性,一体统筹将党建全面融入学院发展;有着创新性,搭建特色平台、开展多元行动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呈现融合性,在专业群、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全面提升学院党建工作水平,推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其他院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贡献了可推广的经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