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党建统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实现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河海学院党委牵头与40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发起成立“水战略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党建联盟”,以“五联”促“五力”(党组织联建,激活党建工作驱动力;党建活动联办,增强党建工作影响力;人才培养联合,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科技攻关联动,锻造强劲科技支撑力;服务发展联抓,夯实基层过硬组织力),协同打造“共建、共享、共融、共促、共赢”的行业特色党建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能”。
2022年6月,“水战略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党建联盟”签约授牌暨启动仪式。
经过两年的建设,由“单打独斗”扩大为“兵团作战”的党建联盟“朋友圈”持续扩大,2023年8月,新成立“地质安全战略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党建联盟”。至2024年5月,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已增加至63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不断彰显。
2023年11月,“水战略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党建联盟”“地质安全战略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党建联盟”签约授牌仪式暨建设发展研讨会。
政治性:党建统领,构建“党建+”
党建联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献礼二十大为背景发起成立。联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以及市委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按照“党建引领、联建联动、汇聚合力、共促发展”的原则进行组建和发展,深入践行“党建+”理念,全面构建“党建+”工作体系,打造示范“党建+”项目,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
党建联盟推动党建与产学研事业深度融合。
创新性:原创之作,独树一帜
党建联盟紧密聚焦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以及行业企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求,以学科专业布局和业务领域板块为主线,通过高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组团共建的形式共同创建“政-产-学-研”党建发展共同体,协同打造行业党建特色载体,加强条块联动,夯实“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集成效能。据调研,全国尚没有如此大规模的由高校发起成立的行业党建联盟。
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已增加至63家。
示范性:勇破勇立,顶层设计
党建联盟突破区域、部门、单位的界限,致力于实现单位、行业、区域党建互联互动,聚合跨行业、跨层级、跨区域力量,发挥多重叠加效应,实现多方共赢效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联盟单位通过党建联盟载体推进政产学研用全链条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河海学院不断扩大党建联盟“朋友圈”“战友群”,“立足重庆,辐射全国”,以“并联”的方式实现联盟成员“共建、共享、共融、共促、共赢”。
党建联盟“立足重庆,辐射全国”。
实效性:成果丰硕,影响扩大
基层组织联建壮大“朋友圈”:“朋友圈”已发展到63家。党建活动联办拓展“新载体”:学院党委先后与平陆运河集团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与中交一航局开展“校企党建共育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等。人才培养联合提升“精准度”: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0余个;向党建联盟单位输送本硕博各类优秀人才700余名。科技攻关联动实现“零的突破”:联盟单位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合作科技项目28项,合同经费1.8亿元,与平陆运河集团联合申报的“平陆运河精益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尖峰”专项立项,“大型运河工程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与示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学校在国家重大项目上的首次突破。服务发展联抓激活“新动能”:助力南川区“高水平智力兴农乡村振兴学校”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巴南区5座中型水库群开展联合调度等。
党建活动联办,增强党建工作影响力。
推广性:形成“一融双高”典型经验
党建联盟在实行联盟成员“轮值制”基础上,持续在党建活动、党建品牌、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服务发展等全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共进互促、全面合作的大平台、大机制。推动“共建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建立高校、企业双循环培育人才机制,凝练出可推广可复制的“一融双高”典型案例。学院党委作为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被重庆日报以《以红色引擎激活“聚河成海”的强劲动能》为题整版报道;被《红岩周刊》以《看这个党建联盟如何释放“1+1>2”的叠加效应》为题大篇幅报道。
媒体报道
2024年5月10-12日,首届全国水利院校党建工作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6所水利院校的分党委书记、党务工作者9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河海学院党委书记叶四桥应邀发表题为《建好联盟谋党建 聚河成海促发展》的主旨报告,介绍河海学院党建理念及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和共鸣。
学院党委应邀参加2024年首届全国水利院校党建工作论坛并作主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