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建业务协同育人作为主线,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为契机,通过把准五个“聚焦”,落实“632”机制,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助推学校“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支部主要由“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党员组成。现有正式党员14名(女性党员6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党员占支部党员总数的50%。支部党员总人数占应用物理系总人数的66%。获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成员始终坚持“团结一致、凝心聚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校课堂教学优秀奖”“校文峰青年百人”等荣誉。
支部于2024年3月入选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1年7月入选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于2022年5月获得验收通过。经过多年的发展,支部现已成为重庆邮电大学卓有特色、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强的教学型、科研型和服务型“三型”教工党支部。
二、特色经验
(一)落实“五个聚焦”,打造党建工作“新样板”
一是聚焦制度执行。好的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支部出台了“谈心谈话制度”“对口联系班团支部活动实施方案”“‘送温暖’活动制度”等,着力打造“党建+业务”主题党日,建立了“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支部党员”讲党课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党史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为契机,将理论学习与先辈革命历程参访相结合,将案例教育与自我检视相结合,多维度多元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服务。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围绕如何立德树人,支部将党的主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了“党建强、业务精”的高度融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支部采取集体备课、老带新一对一帮扶、听查课与讲评等方式,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切实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水平,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参加科研工作、增强科研能力,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能力。支部所承担的应用物理学专业获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并在重庆市 2022年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监测中荣获“A”档。在学科建设方面,支部从凝练专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等入手,承担了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硕士点的建设。全体支部党员均为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学术导师,采取“一对一”学术指导,着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后续发展潜力大,升学优势明显(近五年2020-2024届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升学率为53.54%;其中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65.6%)。支部书记负责的“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生团队于2019年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
三是聚焦科学普及。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物理学学科特色,针对目前科普与教育、科普与科研、科普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相互分离”的情况,创立了集科普知识讲解、科学演示实验、天文观测、送图书下乡的“四位一体”科普实践活动,开启了科普工作新局面。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建立常态化科普教育体制,不断增强科普的持续力;二是创新科普传播方式,不断增强科普的实效力;三是打造“宇宙探秘”和“量子信息”特色品牌,不断增强科普的影响力。截止目前,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工党支部开展的科普实践活动,总受益人数达到上万余人。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社会效益的转化,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科学认识,提升了大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振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激情。
四是聚焦示范带动。支部在体制机制、经验举措、方法办法上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打造“宇宙探秘”“量子信息”党建特色品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2024年3月支部荣获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与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教工党支部、贵州省安顺学院的数理学院、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青吉村开展支部联建帮扶活动,分享“样板支部”的建设经验。支部书记于2021年5月30日至2021年6月5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参加“建党100周年高校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并在学习中给川渝地区多名党支部书记分享了重庆市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建设经验。
五是聚焦党建引领。支部党员人数占应用物理系总人数的66%,坚持党建龙头作用,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应用物理系工作的结合点,切实做到围绕应用物理系工作抓党建,以党建工作促发展,为理学院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一是探索新模式,培养理工交叉复合型人才。二是汇聚新力量,培养一流师资队伍。三是引领新高度,建设物理学重点学科。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工党支部牵头完成了第五轮物理学学科评估。
(二)落实“632机制”,催生党建工作“新动力”
一是建好“六个维度”, 让党史学习等专题教育“鲜活起来”。支部从“观、听、读、行、讲、赛”等6个维度,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观教职工艺术作品展、红色电影等;听:忆初心使命,听老党员讲党史校史;读:为每位党员配发党史书籍,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行:开展红色基地研学活动,先后赴红岩革命纪念馆、綦江区石壕镇、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开展红色研学;讲:开展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支部党员同志讲党史专题党课;赛:参加“学习新思想,共赞100年奋进新征程”微宣讲暨微党课比赛和“我学党史”主题微视频创作大赛,创作重庆邮电大学2021年网络文化作品(公益广告),参与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竞答等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抓实“三个细化”,让党员内部管理“规范起来”。支部坚持发展计划精细化、发展工作精细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来规范党员内部管理。发展计划精细化,即提前了解应用物理系教师基本情况,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工作精细化,即根据《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发展党员流程图》等资料,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管理服务精细化,即做好党员档案整理工作,全面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
三是做到“两个到位”,让党员作用充分“发挥起来”。
支部基于科普教育与教育帮扶落实到位的原则,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开展科普教育到位,支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确保每位党员都能积极参与到科普教育活动中来;教育扶贫帮扶到位,支部党员陈六新同志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高峰村开展乡村振兴,激活了特色“山果”产业。同时支部走进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高峰村、青吉村开展支部党建帮扶工作,通过看望脱贫户、捐赠科普读物、为留守儿童开展科普讲座、体验走访、捐赠笔记本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深入思考
(一)聚焦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强化理论学习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二是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三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学思践悟新思想 踔厉奋发新征程”微宣讲,依托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交流研讨、宣讲阐释、案例教学、线上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论学习。
(二)加强党建宣传力度,增添支部工作活力
一是聚焦党建宣传平台规范建设,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索与新媒体融合途径,强化思想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宣传教育氛围;二是及时报道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增进宣传时效性;三是实施宣传任务清单管理,建立特约撰稿人制度,对标对表制定信息宣传任务清单,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宣传氛围,推动信息宣传提质增效。
(三)着力树品牌强服务,充分示范辐射带动
一是进一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扎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鼓励更多老师参与到科普创作和讲解工作中来,推出更多的优质原创科普作品;二是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不断扩大科普受益面,加强科研与科普的结合,进一步推动实施对科研项目的科普任务要求;三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运行科普公众号,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推送给目标人群。通过“线上”和“线下”交流结合的方式,加大科普信息的普及范围,提升科普的作用力与影响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