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育人育心——努力探索“1245” 园区心理育人模式
自“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梅苑学生社区为载体和抓手,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目标,立足全员、贯穿全程、全方位,探索出独具特色的“1245”(一条主线,两个主题活动,四支队伍,五位一体)园区心理育人模式,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统一认识,紧扣一条主线
公共卫生学院始终坚持“育心与育人相统一”的基本主线,统一认识,自觉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高度,将立德树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核心理念。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基础上,自觉从“育心”向“育人”推进,引导学生用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制度保障体系,以梅苑园区为重要根据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二、两大主题,实现全员参与
学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依托2大主题活动(即上半年的5.25心理健康月,下半年的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了如“合理控制情绪、自信面对人生”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百张笑脸迎百年”最美笑脸征集大赛、“言由心生、诉说心语”青爱微课堂讲课比赛、“健康青春、你我同行”心理主题班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团体心理辅导、“一书一谈·百感千言”读书沙龙、“感恩心事墙”、“信手粘来-烦恼拜拜”手工黏土DIY减压活动、“润物无声·美育愈心”绘画解压活动、“百张笑脸迎百年”微笑摄影展等。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每年累计开展十余场团体辅导活动,辐射学生1400人次。

专业导师在园区开展心理读书沙龙活动

润物无声·美育愈心”绘画解压活动

学生感恩心事墙
三、四支队伍,促进协同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坚持将其作为新形势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打造了“成长导师+辅导员+宿管+朋辈辅导”的育人队伍。由学院院领导和专业老师组成的成长导师队伍,注重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在园区内开展讲座、培训、师生交流等活动,负责解决学生学业上的困惑;辅导员队伍入驻学生园区,开展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利用寝室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宿管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园区内发现异常及时告知辅导员,形成联动;由心理委员、班干部、学生心理社团组建的朋辈队伍协助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活动,将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接收者转变为心理教育的传播者。通过专兼结合、师生协作、多维联通的方式,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院领导在园区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

“信手‘粘’来,烦恼拜拜”团体减压活动
四、五位一体,丰富育人内涵
学院初步构建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目前,学院设有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拥有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与知识普及。同时,学院在梅苑学生社区内打造了二级心理辅导站“青音室”。以“聆听青年人的声音”为宗旨,提供平台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工作,设立心理专干,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并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教研室以教学为主,二级心理辅导站以实践活动为主,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确保心理育人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