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墙壁画绘制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直属党支部的学生党员们及积极分子们,投身参与到校内校史墙壁画绘制活动当中。同学们在经典的美术作品中了解到先辈们奋斗的历程,让我们能从中体会中央美术学院红色基因的来源,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以下是两位同学的活动发言,一位是积极分子曹译,一位是党员黄震军。
曹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壁画系研究生一年级的曹译。很幸运能够参加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校级党校的学习,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的壁画绘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位正在探索艺术奥旨的青年,这个机会极其难得,我倍感珍惜!在此,请允许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
党课的学习,要求我们努力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学习教育既是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主题性创作,尤其是作为公共艺术的大型壁画创作,既能追溯历史、铭刻记忆,也能播撒信仰和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幅壁画正是一件凝聚红色精神的校内大型艺术景观,内容涵涉“大鲁艺”、战地写生团体、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细节与场景,着力定格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崛起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和时间节点。
“建党百年”壁画以画笔表现“典型人物”,复现“典型环境”,纪录“典型事件”,讲述革命故事,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努力将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审美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汇于画作之中,希望借助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让欣赏者产生共情与共鸣。
壁画绘制的过程也是一个意象物化的实践过程,在绘制徐悲鸿、林风眠、蔡元培、李大钊等人物形象之时,不仅造型生动,还要尽力展现其精神风貌。在塑造齐白石时,我十分渴望通过画笔来展现他的典雅与冲淡,因为他是在我儿时就常听到的名讳,就在下笔的一刻仿佛完成了与大师之间的对话,使我心潮澎湃。
十分感谢壁画系给我参与此壁画绘制的机会,能让我为中国造型。希望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通过“建党百年”壁画能够让历史铭记!
黄震军: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壁画系一工作室的黄震军,今天很高兴能在正值百年建党的时期为大家分享下自己对参与绘制这幅壁画的感受。
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同召集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到其中,现在也在完善之中。这幅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从中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开始,这里能学习的就很多,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就提到“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从这一点出发,画面的四周便是当时受影响而产生的许多版画作品,然后也穿插着艺术革命的题材还有我们美院的历史。
就《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中也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比如新兴版画运动里面的先辈们的作品,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张望的《负伤的头》,还有后来的解放区美术,古元的《人桥》等,而1938年在延安建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就是解放区艺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壁画中有鲁艺举行开学典礼的一个画面,以及鲁艺当时办学的情况,鲁艺木刻工作团的艺术家,当时上课的画面,还有鲁艺的战地写生展览,以及当时美术系教员的合影等等。再往四周画面就是一些美院的历史,而画面之外就是现在的美院,整个画面,在个人的理解中就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是一个透视聚焦点,然后向四周放射到我们现在的美院,历史的使命显而易见了,而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是要从学党史开始,学党史使我们能够干实事、解难事、谋大事、创新事,长本事,也让我们知道责任的重大。
文字纵然是记录历史的功臣,而绘画是记录历史那锐利的眼睛。“适我无非新”,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新”,更是艺术创造应有的态度,历史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在绘画中回顾历史,在历史中寻找初心,在建党百年的新的历程中,继续努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