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商贸系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以“党建与学科深融并进”为核心思路,系统推进规范型、创新型、融合型、质量型支部建设,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师生、服务师生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职业院校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一、培根铸魂,教育党员有力有深度
(一)政治建设统领,筑牢思想根基
支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领全体师生党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制定的决议任务,在党员大会、支委会及主题党日活动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用实际行动落实方针政策。
支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做到形式多样、政治氛围浓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委会会议,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书记上党课”,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党支部-班级-学生”三级管理责任网,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成效明显。一年来,支部组织开展学习党的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20余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评议党员会议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3次。
(二)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习实效
支部创新“1+N+X”党员培养模式,通过一名党员带动N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再辐射X名普通学生,形成“横向”扩大思政教育受众面、“纵向”保证学习教育有效性的联动机制。注重“双带头人”的任用与再培养,发挥“头雁效应”。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为平台,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活动场地、人力物力等支持,促进“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形成“示范区”作用,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组建教师团队“红船精神”宣讲团、学生团队“正青春”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理论宣讲36场,覆盖1.2万人次,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教育格局。
二、严管厚爱,管理党员有力有精度
(一)规范发展程序,严把入口质量
支部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开展党员发展工作。近一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达50%,确定积极分子25人,发展党员8人,预备党员转正3人。发展党员过程中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探索量化考核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党员发展和党员培训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细化考核项目,构建综合表现测评体系,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素质、拓展素质(先进表彰、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五大方面指标对党员发展过程进行科学量化考核,并通过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真实反映入党积极分子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二)精细管理服务,激发队伍活力
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支部建立“一人一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规范组织关系接转,近一年转接毕业学生党员8人、转入党员4人,实现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离校不离管、流动不流失”。创新实施“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师德师风等方面量化考核,将评价结果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在队伍建设上,支部现有党员25人,其中教师党员22人(副教授以上1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18人次,形成“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引领、骨干教师示范、青年党员跟进的人才梯队。教师党员南志光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于彭涛获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成为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
三、制度护航,监督党员有力有尺度
(一)筑牢廉政防线,涵养清风正气
支部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廉政教育制度,每月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每季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警示教育,组织党员赴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精神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锻炼,近一年开展廉政主题活动8次,签订《师德承诺书》25份,建立“师德师风问题清单”,实现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商贸系党支部廉政风险防控办法》《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十条》等5项制度,建立党务公开、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党员等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一年开展谈心谈话30次,召开组织生活会2次,查摆整改问题12项,形成“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建设体系。
(二)强化责任担当,提升监督效能
支部建立“双述双评”考核机制,支部书记向学校党委和全体党员“双向述职”,党员向支部大会述职并接受群众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近一年,12名党员获省、校“两优一先”表彰,无任何违法违纪或师德失范问题,支部连续四年被学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在作风建设上,党员教师带头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南志光等师德楷模主动承担“困难学生帮扶”“企业实践导师”等任务,带动全系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学生党员组建“学风督查队”,推动全系专升本升学率达64.3%,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100%,获评河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四、凝心聚力,组织师生有力有广度
(一)党建引领团建,构建育人共同体
支部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依托“小蜜蜂”志愿者服务队(河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组织党员、团员开展“电商助农”“社区服务”“赛事保障”等志愿服务10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相关活动被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10余次,形成“党旗领航、团旗紧跟”的生动局面。在班级管理中,党员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建立“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每月开展“师生下午茶”“专业发展沙龙”,近一年解决学生学业、就业、心理等问题100余项。教师党小组牵头成立“电商直播工作室”“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8项,实现“组织建在专业上、作用发挥在一线”。
(二)校企协同育人,打造实践平台
支部牵头成立河南省电子商务集团、产教融合研究院等平台,与巨木服饰、好想你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建立“企业导师库”“实践教学基地”10余个,近一年组织教师企业实践10人次,开展“1+X”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对接产业需求。在社会服务中,支部党员团队深入郑州市上街区开展“电商助农”项目,指导村民开设网店30余家,助销农产品500余万元;与河南省财政厅、人社厅合作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输出基层治理方案10余项,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担当。
五、守正创新,宣传师生有力有深度
(一)理论宣传入脑,凝聚思想共识
支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运营“郑财院商贸系”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讯”“榜样力量”等专栏,发布党建动态、师生风采120期,阅读量达20000余人次;在学校官网设立“样板支部建设”专题,收录典型案例、成果展示30余项,成为校内外党建交流的重要窗口。创新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邀请优秀师生党员、企业高管担任主讲,通过“小讲台大舞台”形式,开展“党的精神进课堂”“职业教育政策解读”等专题报告36期,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相关经验被河南日报以《打造党建标杆院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为题专题报道。
(二)品牌培育入心,激发奋进力量
支部打造“党建+专业”特色品牌,将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融入党建实践,学生团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易呼到家”创业项目被搜狐网、河南交通广播等媒体报道;教师党员牵头建设《财经技能直通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上线以来全国选课量达50万人次,成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典范。在典型选树方面,定期开展“商贸先锋”评选,推出“省级教学名师”王婧、“最美辅导员”宋明明等先进典型,通过事迹报告会、宣传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近一年师生获省市级以上荣誉140余项,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六、同心同德,凝聚师生有力有亮度
(一)文化浸润铸魂,培育职业精神
支部将红色精神入专业文化,打造“红色商贸”文化长廊,标准化党员活动工作室,展示“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成果、师生技能大赛奖杯、社会服务案例,成为师生党性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景课堂。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端午话清廉”“中秋颂党恩”等文化活动,举办“技能文化节”“财经商贸论坛”,实现“文化聚人心、专业强信心”。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商贸专业中的诚信文化、工匠精神,编写《商贸职业道德案例集》,将“大国商道”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党员谢广磊参与编写的《电子商务诚信经营规范》被纳入校企合作教材,推动职业素养与党性修养同频提升。
(二)协同联动聚能,破解发展难题
支部建立“党政联席会—教师代表大会—学生座谈会”三级沟通机制,每学期召开教代会、学代会,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近一年解决“实训基地扩建”“专升本辅导”等民生实事26项。在专业建设中,党员教师牵头组建“课程改革攻坚小组”,成功申报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在科研创新中,支部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通环节食品冷链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建研究》、河南省科技厅项目《产教融合推动河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核心论文4余篇,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彰显党员在学科建设中的攻坚作用。
七、初心如磐,服务师生有力有温度
(一)精准对接需求,解决急难愁盼
支部建立“我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通过“微调研”发放问卷500余份,梳理“就业指导”“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需求清单,组建党员突击队专项攻关。近一年开展就业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300余个;开设“专升本特训营”“企业高管讲堂”,帮助100余名学生实现升学就业;建立“心理帮扶工作室”,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困难学生40余人,切实成为师生的“贴心人”。在校园服务中,党员教师牵头设立“学业帮扶岗”“宿舍服务岗”,累计开展结对帮扶200余次,推动全系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良好风尚。
(二)服务社会需求,彰显责任担当
支部依托河南省职业教育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近一年培训中高职教师320人次,成为河南省电子商务师资培养的“孵化器”;与河南省少儿图书馆、平安社区共建“红色驿站”,开展“党史宣讲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2次,服务群众950余人。
在乡村振兴中,支部党员团队深入兰考、新县等地,开展“电商直播助农”培训10场,培育农村电商人才300余人,助力20余个村集体实现产业升级,相关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
总之,党支部以“七个有力”为标尺,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学科融合、师生共融”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双带头人领航、双融合赋能、双提升见效”的特色经验。未来,支部将继续深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商贸人才贡献更大力量,让党旗在职业教育一线高高飘扬。
赴延安调研陕甘宁边区红色商贸事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