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合三提升”党建模式,即: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融合,提升支部党员的理论素养;通过党员队伍建设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党课与课程的融合,创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1.政治理论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融合
开展“三结合”读书分享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常态化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要求分享交流做到“三结合”——与当前形势结合、与思政课教学结合、与自身素质提升结合。
开展“微党课+理论热点”轮讲活动:党员教师围绕时事热点(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两会精神等)提前备课,在支部理论学习中领学,将理论学习与教学能力提升挂钩。
2.党员队伍建设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融合
构建“党建+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以党建引领教师发展,老党员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通过每周磨课、随班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一年来,青年党员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三人次。“科研+教学”双向赋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年来,党员教师获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
深化社会服务。成立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开展政府机关、企业、社区、乡镇理论宣讲活动。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与基层进行社会服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锤炼党性。
3.党课与课程融合
党建引领与教学改革的双向赋能,实现课程与党课同向同行。
红色思政讲堂:组建党员教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故事、时政热点开设专题讲座,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
开展“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常态化。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系统融入思政课课程。
从思政课堂到社会课堂的延伸。将党建活动融入社会实践,利用寒假,与学生党支部共同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结合党课内容撰写调研报告。
总之,“三融合”机制通过理论、队伍、课程的三维联动,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