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在学校和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支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专业为支撑,不断完善“支部建在科上”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党建+健康服务”“党建+社会科普”“党建+学科建设”“党建+专科医联体”等双融互促模式走深走实,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组织机构
党支部委员会成员5人,分设书记、副书记、组织统战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党支部下设急诊医疗组、急诊护理组两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均为思想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干、爱岗敬业的一线医护同志。
(三)专职队伍情况
党支部目前共有25名中共党员,党员队伍规模适中,年龄结构、职称配置合理。党支部以建设新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为目标,推行“党建+”的模式,有力促进了党支部建设与急诊医疗、护理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互融互促,有效将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
(四)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安排及重点举措
1.坚持补钙铸魂,教育党员有力
(1)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让理想信念强起来。党支部书记以《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切感悟党的使命》为题上好专题党课,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学史力行,敢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定”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人民健康的守护神。部分支部委员赴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现场教学,通过参观文物实物、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动态视频、多媒体声像、图片图表等,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坚定矢志奋斗追求、护佑民生福祉的理想信念。支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先学一步、深悟一层”,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利用政治教育日和党员活动等时机开设“党员课堂”,组织全体党员对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内容学思悟践,切实增进全体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2)广拓各种平台资源,让理论学习实起来。以学习强国平台为抓手,加强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建立党支部微信群,利用“微课”平台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适时组织专题讨论和沟通交流。建立“学习接龙”制,坚持日“打卡”、周“盘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3)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理论之光亮起来。教育引导支部成员自觉强化理论学习的“惯性”,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体系、内在逻辑和真理力量,结合科室和岗位实际,为支部建设发展与提质增效建言献策。教育引导支部成员关注时事热点和医疗卫生行业领域的重大部署、重要政策、重点工作,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逐步形成爱民、为民、便民、惠民和“岗位有责、心中有爱、平凡有为”的党支部文化。
2.强化规范提升,管理党员有力
(1)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条件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地做好培养和发展工作。近三年,本支部发展正式党员2人、预备党员1人,培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人。
(2)严格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相关理论、政策的宣讲工作,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规范民主评议与组织生活,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在支部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严肃“三会一课”纪律,做到用心用情杜绝形式主义,常读入党志愿、常温入党誓词、常忆入党经历、常问入党初心,不断锤炼党性修养。“三会一课”执行率达100%。
3.增强规矩意识,监督党员有力
开展“六廉”自律互律,即学习促廉、警示醒廉、文化育廉、制度保廉、家风助廉、监督护廉。同时,深入推进信息公开,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员承诺等形式,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深挖问题根源,认真汲取教训,研究治本之策,通过建章立制,将整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从而推动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压紧压实,转化成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党支部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等内容列为支部和科室重要安全学习主题,警钟长鸣,说法释纪,筑牢“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思想防线。支部安全学习完成率100%,近三年拒收红包近60000元,收到锦旗、表扬信70人次。
4.践行初心使命,组织工作有力
(1)奋力驰援阻击疫情。2020年初新冠疫情告急之际,支部成员纷纷报名。张建国同志作为首批援鄂队长义无反顾地参加江苏省紧急援鄂医疗任务,随后孙国付同志也加入了第三批援鄂队伍,眭升、毕绍祥等多位同志先后参加了扬州、上海、海南、连云港等多地抗疫。杨丽萍作为江苏省援疆抗疫医疗队护理领队带队出征新疆伊犁,经过54个刻骨铭心的日夜拼搏圆满完成任务。党支部所在科室——急诊科也成为选派医疗援助队员最多的科室。支部党员带头抗疫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在院学生(学员),科室指导的多名研究生、本科生疫情期间紧急出征的江苏大学核酸采集师生志愿者队伍,为抗疫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2)临床工作冲锋在前。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支部成员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扮演着侦查兵、扫雷兵、排头兵的角色,在一线冲锋陷阵,不畏不惧。分诊台接诊400-500人次/日,对每一位急诊患者实施分诊、疫情筛查、病情分级;抢救室抢救30-40人次/日,对每一位危重患者井然有序地实施抢救工作;完成咽拭子采集1000人次/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应急背景下,党支部和科室相互支持、相互补位,24小时高强度运转,不折不扣完成急诊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还承担疫苗接种及接种后反应应急救治任务。
(3)毅然坚守直面艰险。2023年1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社会全面放开,疫情也在短期内爆发。非常时期,支部党员带病毅然坚持冲在前线,全力救治每一位就诊患者,在医疗资源紧缺时期,将急诊大厅可利用空间、资源全部用来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改扩建EICU病房,增扩一倍的重症病床,重症救治“一人一策”,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为患者检查并稳定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翻身、排痰、俯卧位、调整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着,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生命,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每一位党员同志以身作则,争抢各种“急难险重”工作,圆满完成攻坚任务,在科室乃至全院充分彰显了党员的示范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疫情全面放开期间,抢救人数达130人次/天,抢救室、EICU、分诊台、诊室等各部门持续超负荷运转,一个月的时间里,急诊科救治病患16870人,抢救2952人,抢救成功率97.1%。
(4)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疫情突击战刚刚宣告结束,为了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科室开始进行布局改造与扩建。支委统筹安排部署,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如何不影响患者救治,全力推进改造工作?又是一场硬仗!支部成员群策群力,三个月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支部干部冲在前积极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支部成员走到患者身边提供各种帮助与救治。通过周密的安排、群策群力的平稳过度、数次搬迁,终于在今年祖国生日的前夕,完成了改造搬迁工作,宽敞、整洁、现代化的环境里,更好的满足当地百姓的健康需求。
(5)积极参加医疗援藏援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别选派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援沪、援琼、援疆等地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动员科室医护党员30余人次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支部成员2017、2018连续两年参加援藏工作,杨丽萍、刘青同志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文化差异等困难,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在当地为援助医院——西藏自治区达孜区人民医院圆满通过等级医院评审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同行和群众的高度评价。2021年,护士长杨丽萍等赴新疆伊犁参与当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医援任务。2021年,护士长杨丽萍等赴新疆伊犁参与当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医援任务。
(6)教学培训工作硕果累累。党支部成员每年带头承担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学》《内科学》《全科医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多次在全省、江苏大学教学比赛中斩获多项佳绩。党支部关注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积极协助科室承担省、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完成各级专科护士近310人次,省市级专科护士培训满意率100%,合格率100%。面向市内各级医院急诊医护人员,近3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次,市级继续教育项目5次,区域化急诊技术培训班2次,有效发挥行业辐射作用,受到行业内高度赞誉。
(7)研究创新成绩突出。党支部积极引导支部成员动脑筋、勤思考、多创新,推进科学研究工作,争做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者”和“改革派”。在2022年、2023年先后以党建创新工作为主题立项市社科联课题2项并获奖。近3年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文章52篇,其中SCI论文20篇,实用新型专利41项。
(8)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支部书记蔡华忠担任镇江市急诊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支部副书记任国庆担任江苏省医学会首届中毒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组织委员杨丽萍担任省护理学会急诊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充分发挥在医护行业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区域内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5.提升社会影响,宣传支部有力
(1)重视宣传推介。党支部本着“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宗旨和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狠抓技术服务,支部集体与个人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播报3次、省级媒体报道14次、市级媒体书面报道10次、市级媒体视频报道数次、校级媒体报道数次、院级媒体报道数次,在行业中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塑造了医德好、技术高、服务优的良好形象,形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2)注重典型选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号召,在急救诊疗、科室发展、业务培训、教学科研、抗击疫情等工作中,与科室同事“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支部和科室负责同志经常交流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研究科室重大事项和重要业务工作,党政一心、党群齐心,“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涌现出一批在党建党务工作和医教研防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人物。
近年来,支部工作在省内已具有一定声誉。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鼓楼医院急诊党总支来支部进行了党建工作经验与做法的深入交流,对支部的党建工作表达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誉。
6. 引领关怀并重,凝聚支部有力
(1)突出主题引领。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向党献礼专题活动策划,以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策划举办了护理部“向党献礼”“七个一”活动,即一堂“护理人初心使命”主题党课、一次“重温入党诗词”红色教育之旅、一场为你而“忙”关爱一线活动、一部讲述“我身边的党员故事——先锋本色”视频、一场专科护理义诊活动、一次“智慧护理”媒体播报,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在护理队伍中积极传播了红色信念,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我身边的党员故事——先锋本色”视频被“学习强国”播出。支委作为视频的主创人员,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一次次思想洗礼,感悟到党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做好工作的力量。
(2)强化思想教育。党支部关注支部成员和科室同事的思想政治情况,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传递党组织对大家工作、生活、学习的关爱,积极引导正确方向。日常工作中,党员亮身份上岗,佩戴党徽,强化“第一身份”意识,推动思想争先、行动争先相统一。新老党员以及科室同事之间形成传帮带的氛围,传思想、帮技能、带成长。党支部以及科室同志思想觉悟高,在疫情告急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靠前,敢于战斗。奔赴前线的不计得失、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坚守后方的毫无怨言、认真工作、积极保障,大家用最踏实的行动践行以德从医、治病救人的初心使命。
(3)注重人文关怀。党支部以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为载体,凝聚党员向心力,增加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强化支部党员队伍和急诊团队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开展集体观看爱国电影、举办支援归队欢迎仪式、集体过生日、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并获得镇江市总工会“永远跟党走,劳动普赞歌”摄影比赛优秀奖。支部成员杨丽萍同志积极联系医院职工摄影社团,以“‘疫’线影像”为名,征集了大量抗疫期间影像素材,最终挑选出59幅摄影作品,举办了医院大型抗疫摄影展,为医院抗疫工作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7.打造品牌项目,服务群众有力
(1)积极普及急救技能。党支部积极打造党建品牌项目——“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技能社会课堂,近年来举办近百场现场急救技能培训,近4000名受众人群,发放纸质急救知识普及材料数万份。积极响应中华护理学会号召,每年完成全国科普周健康宣教公益活动。相关工作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与欢迎。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邀请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入驻生命教育社团公益课堂护佑青年学子,形成了“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技能普及品牌。与镇江公交总公司、镇江苏亚迪公司等近10家企事业单位学校长期开展了预约上门授课普及急救知识,与镇江市实验小学党支部共同开展“医校携手助成长 共建共育护健康”主题党日活动,成立 “护苗成长工作站”,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作为主导部门的“三甲助三农”活动已成为医院创新党建品牌活动,与镇江高新区嶂山村成立党建共建联盟基地,挂牌“江滨先锋初心医站”,共同打造党建创新服务品牌,将高水平的“三甲医疗”健康服务送到嶂山村民家门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举办多场急救技能培训,培训村民近数百人,开展多场义诊服务,派出 20个临床专科、超百名专家义诊,服务当地村民数千人次。该项目在当地反响热烈,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多次报道。
同时,支部顺应百姓阅读习惯变化,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医学知识,近年来支部成员集思广益,以日常医学科普为主题,以“如何实施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急救”“饮酒适度”等多种百姓关心的医学知识点,自导自演自制了数部科普视频,因内容契合百姓需求,风格幽默,表现形式新颖获得大众喜爱,多部视频被市级融媒体发布、自媒体转发,最多1部视频的浏览量达30万,其中2部视频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项与表彰。
(2)推进深化警医联动。党支部坚持主动服务、主动作为,通过“警医联动”的形式,进一步扩大支部党员业务服务范围。近年来,与镇江市交警大队、媒体通力协作,联合开展“酒驾专项整治”活动,分批次选派业务骨干承担酒驾嫌疑人员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支持配合警方开展社会警示教育和公益宣传。该项活动全程网络直播,最高浏览量达300多万人次。
(五)工作经验
1.政治为先,凸显党支部政治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具体讲就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纪律规矩约束,加强支部委员会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党支部只有始终坚持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才能把住支部建设的根与魂。党支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教育党员有力,强化思想引领,结合急诊医疗特点开展日常学习教育,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党建促进业务、业务支撑党建,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育人。
2.服务为宗,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
党支部教育引导科室全体成员牢记公立医院的任务使命,坚决用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优良传统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只有建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在重大任务、重大时间、重大考验和关键时刻,广大党员才能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表率作用。
3.融合为要,党建赋能提质增效
推进“党建+”双融互促工作模式,切实将党支部的建设成效,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只有双融双促,才能确保事业发展在正确的方向上蹄疾步稳。
(六)取得的进展成效及标志性成果
党支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先后获得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江苏大学五星法治型、服务型先进党支部、镇江市“五星”先进党支部、镇江市卫健委党员示范岗、江苏大学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大学优质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蔡华忠同志获批江苏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江苏大学优秀教师、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镇江“金山英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社科联课题三等奖;张建国同志获2020年“江苏省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优秀临床医师”称号;孙国付同志获2020年“湖北省最美逆行者”“镇江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共产党员”“镇江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贡献奖”“黄石荣誉市民”“镇江市卫健委优秀护士”“江苏大学先进工作者”“江苏大学十佳青年职工”“镇江市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竞赛”二等奖等荣誉;杨丽萍、刘青同志2018、2019年分获“优秀援藏干部”称号;杨丽萍同志获2020年“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大学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镇江市“永远跟党走,劳动普赞歌”摄影比赛优秀奖、2023年获“镇江市三八红旗手”“援疆抗疫表彰”江苏大学微党课大赛一等奖;解敏等人分获2019-2023年江苏省微课大赛三等奖、江苏大学微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此外,支部成员还获评2021年镇江市“169”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3人、学术新秀1人,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技能等比赛获奖40余项,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