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自动化教研室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其中副教授2人,学院党政领导1人,专业带头人1人,教研室主任1人,设支部委员3 人。一直以来,党支部以立德树人为已任,聚焦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盯短板、强举措、下真功,落实“七个有力”,把支部打造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坚强战斗堡垒,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党支部”,支部现有“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2018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建设计划: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新和质量创优秀的通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教研室党支部申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两年。
(一) 建设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严格对标看齐,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党支部 在学院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推动党支部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 建设目标
突出政治建设功能,坚守战斗堡垒定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以阵地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日常管理精细化、作风建设常态化、党建工作信息化、课程 思政特色化、服务师生精准化“七化”为实现路径,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于中心工作,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工作机制,凝练“课程思政”专业特色,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方式,形成一套有特色、可复制、易推广的创新工作方法和制度性成果,全力打造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三) 建设方案
党支部“双创”工作建设周期两年(2018年9月-2020年8月),分为三个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为创建达标阶段(2018年9月-2019年8月),实施党支部“双创”工作 第一年建设目标和任务,重点围绕“三会一课”,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等方面的工作,严格做到“七个有力”,使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二阶段为中期评估阶段(2019年9月),党支部对第一阶段“双创”工作进行总结,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接受上级组织的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为总结提升推广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8月),根据中期评估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在第一阶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培育巩固建设成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提升党支部建设的示范成效。
(四) 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举措
1. 2018年9月-2019年8月
工作目标:
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提升党支部党建质量,使党支部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做到“七个有力”: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 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
工作计划及工作举措:
(1) 阵地建设标准化。建好活动阵地,活动室以“六有”“三上墙”为标准(即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党组织基本概况和职责任务上墙、党组织创建目标上墙、党建工作目标上墙);抓牢思想阵地,挖掘提炼课程中的思想政 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拓展宣传阵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师生中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师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发现挖掘师生身边典型,利用不同宣传平台和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 组织生活规范化。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强化党支部政治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按期按需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上党课。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完善“5+X”主题党日模式,开发“小郎中、小处方”等系列小项目(X),推进支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坚持每半年对党员党性和作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措施。按期进行换届选举,配齐配强党支部领导班子。
(3) 日常管理精细化。党支部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积极参加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党支部班子成员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当月工作。组织党员开展集中 学习培训,年学时不少于32学时。严格落实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党支部设置专人负责,每次主题党日活动上通报党费缴纳情况,定期通报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党员教师按规定佩戴党员徽章,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按标准、按程序发展党员,党员发展资料齐全。党支部各类资料齐全,按类归档,按要求记录规范。
(4) 作风建设常态化。落实党支部谈心谈话制度,支部委员之间、支部委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每年谈话不少于1次,对党员自身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做到小过即问、及时纠正,严格落实党纪党规和教育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红七条’”。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放在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和落实整改。 党支部每学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不少于1次,每年向支部党员报告工作不少于1次。支部党员每年向党支部汇报学习、思想、工作情况不少于1次。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对有问题的党员及时谈话,处置得当。做到廉政教育常态化、谈话提醒常态化、监督检查常态化。
(5) 党建工作信息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支部“党建 APP”,建立微信群、开设公众号,发布“微党讯”,开设“微党课”,在网络空间搭建党建平台,做强指尖上的“微党建”,拓展党建新阵地,扩大党建覆盖面,发挥网络高效、开放、快捷的优势,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传播主流价值观,牢牢把握话语权。加强网 络互动功能,搭建好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网络桥梁,使互联网与传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提供“微联络”,促进联通互动。推行“微考核”,建立基于党建网络信息平台的日常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党员日常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6) 课程思政特色化。深入挖掘拓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元素,结合专业的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和岗位能力需求,从安全意识、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创新 观念等方面提炼,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 育功能,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将价值导向与知 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
(7) 服务师生精准化。搭建党支部党群交流平台,持续推进“两访两创”“三联三 帮”,多渠道了解、听取、回应师生的意见和诉求;进一步完善制度,推进青年教师成 长工程,加速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职业能力成长,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高 度关注青年教师在婚恋、家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建立困难党员和困难教 师的帮扶机制;组织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以经验优势、专业优势和时空优势“一对一” 指导帮扶学生选课、实训、实习、择业等,健全教师联系学生、关爱学生、培育学生的长效机制,对思想、学习、心理、经济方面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扶。
2. 2019年9月-2020年8月
工作目标:
继续推进党支部“双创”工作各项建设任务,针对中期验收反馈意见,发现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整改,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建设成果,完成“双创”工作建设验收工作, 推广建设经验和成果。
工作计划及工作举措:
(1) 党支部“双创”工作中期评估。对第一阶段党支部“双创”工作进行总结,撰 写并提交年度工作和成果总结。整理汇编第一年度建设成果资料。收集整理中期评估反馈意见。
(2) 党支部“双创”工作建设整改。巩固第一年度各项建设成果。针对中期验收中 的反馈意见,精准施策整改落实。
(3) 党支部“双创”工作建设成果培育,打造支部党建特色。一是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特色。总结整理党支部教师“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形成支部“课程思政特色”,制作课程思政微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推广。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网络+手机+微信”新模式,开发支部“党建APP”,发布“微党讯”,开设“微党课”,提供“微联络”,推行“微考核”,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打造“指尖党建”。
(4) 党支部“双创”工作建设项目验收。总结两年“双创”建设工作,提交总结报 告。整理汇编“双创”工作建设成果资料。制作“双创”工作建设微视频。
(5) 党支部“双创”工作建设成果推广。制作党支部“双创”工作宣传资料,在校 内宣传推广。将建设经验和成果集中上传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应用。
预期成果:
(一) 预期工作成效
⒈2018年9月-2019年8月工作成效
实施党支部“双创”工作第一年建设目标和任务,重点围绕“三会一课”,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等方面的工作,严格做到“七个有力”,使党支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 过硬。
(1) 场所建设达标。建成标识齐全、条件完备、功能丰富的党建活动阵地。“课 程思政”育人功能有效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把关定向、传播正能量。
(2) 组织生活规范。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落实到位,“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 化。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新颖,支部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支委班子和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有力。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3) 作风建设过硬。廉政教育、谈话提醒、监督检查到位,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 学风好、作风实、品行正,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支部民主氛围好,组织生活质量高, 教师队伍工作热情高。
(4) 服务师生有力。搭建党支部党群交流平台,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建立困 难党员和困难教师的帮扶机制,健全教师联系学生、关爱学生、培育学生的长效机制, 对思想、学习、心理、经济方面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扶。
(5) 打造指尖党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网络+手机+微信”新模式,开 发支部“党建APP”,发布“微党讯”,开设“微党课”,提供“微联络”,推行“微考核”,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指尖党建”工作体系。
(6) 形成特色思政。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 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⒉2019 年9月-2020年8月工作成效
(1) 巩固推进党支部“双创”工作各项建设任务,针对中期验收反馈意见,发现 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整改,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建设成果,完成“双创”工作建设验收 工作,推广建设经验和成果。
(2) 整理汇编“双创”工作建设成果资料。制作“双创”工作建设微视频。整理 “指尖党建”管理模式下网络平台运行资料并宣传推广。
(3) 制作党支部“双创”工作宣传资料,在校内宣传推广。将建设经验和成果集 中上传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应用。
(二) 预期创建成果
⒈2018年9月-2019年8月创建成果
(1) 规范建立党建基本制度
重点围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发展党员、党 员教育培训、党员记实管理、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等8项基本制度,根据党支部自身实际,充实完善内容,细化具体要求,确保制度可执行、可落实、有成效。
(2) 结合实际、争先创优,打造支部党建文化特色
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在做好常规党员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支部党 内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组织支部党员到企业体验一线工作,观看典型案例和专题教育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组织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职工运动会以及各类职工征文、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等系列文化竞技活动,激发党员的生活和学习热情,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鼓励党员争创佳绩。加强思想引领,带领支部党员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在各自的岗位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有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特色的教师支部党建文化。
⒉2019年9月-2020年8月创建成果
(1) 总结“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的学习,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教师挖掘提炼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并从中总结典型案例在全校推广。
(2) 打造“指尖党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网络+手机+微信”新模式,在“武铁时光”微信公众 号的基础上,拓展宣传教育渠道,服务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信息“零距离”,构建学习教育新平台。党建工作创新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有助于宣传党建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认识程度。借助微信平台高便携、高便捷、高分享、高互动的特点,可以实现党建工作可视化、数字化、全面化、精准化和服务化,从而扩大教育覆盖面,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三) 预期推广成绩
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创新全覆盖、一体化、有活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并 在“双创”工作结束后通过整理汇编“双创”工作建设成果资料、制作“双创”工作建设微视频、整理网络平台运行资料、制作党支部“双创”工作宣传展板,在校内宣传推广。将建设经验和成果集中上传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增强党支部工作的活力,提升党建工作对教学育人的贡献度。
工作保障:
(一)思想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湖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 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坚持深化改革,优化机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落 实管党治党责任、安全稳定责任、改革发展责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党建“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项目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加强常态化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项目负责人根据职责和任务划分,将工作任 务具体到个人,形成上下联动,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推进 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三)其他保障
学校将结合实际,为各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资源条件等支持。同时,探索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做出突出业绩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掘、凝炼宣传项目建设的经验、成果和成效,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