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样板支部 > 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党支部现有党员13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博士6名。 党支部在校党委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不断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支部建设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2018年 “支部书记工作室”获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首批命名。党支部将始终坚持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抓手,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逐梦新时代,奋进再出发。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品牌创建、典型引领作用,调动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培育为基、重在建设、典型引领、整体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党性、提高党员素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创新、服务、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和推进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积极作为,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我院及我校教育教学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积极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创建标准

1、创新工作理念。树立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按照“创新、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在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上狠下功夫,着力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力求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实”。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载体,在加强师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加强师生党员发展、管理、服务、关心困难党员、发扬党内民主、组织党员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理念,努力加快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步伐,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创新方式方法。围绕“抓好党建促工作、搞好工作促党建”,创新工作思路,培养创新意识,落实创新举措。从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创新党员教育培训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党员网上学习平台”,将党员日常学习、培训考核等纳入系统管理,实施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创新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和载体,创新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方法,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党日活动,努力提高组织活动质量。创新组织建设载体,采取广大师生党员乐于接受的形式,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校园网络、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发挥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成果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充分运用网络,通过完善课堂教学、建立在线平台、岗位学习、打造自媒体等模式拓宽组织工作。

3、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为何创建、创建什么、怎样创建”三个问题,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大力宣传创建创新型党支部示范点的重要性,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制定学习、调研、激励、考评、监督等制度,把创新情况作为评选先进、评价党员干部实绩、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人、依制度管事,按制度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创新成果转化

以专业系为依托,以支部成员为骨干,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秉持和发扬学校“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的办学特色,实施“一院一镇”“百团百企”校地合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科技服务社会的渠道和产学研合作发展空间。丰富和创新党建工作,与社区、企业等联合开展党日活动,贴近工作实际,开阔专业视野,增强社会责任。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发展。

(三)建设方案、工作目标(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举措)

第一阶段:创建达标(20189—20198月)

1、研究制定创建活动方案(2018年9-10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活动的开展,根据支部实际情况,围绕严格三会一课、成立创建小组,制定详细创建活动方案,内容包括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创建主题、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等。

2、宣传发动(2018年11-12月)

召开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动员大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传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工程有关精神,认真领会创建工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创建目标和要求,为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3、全面实施(2019年1-7月)

严格按照“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紧密结合党支部工作职责和党组织类型及工作特点,做实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以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创建创新型党支部。

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1)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2)优秀基层党建工作法、典型案例;3)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4)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平台、网络阵地;5)高水平研究论文、专著;6)经验推广示范、辐射带动成效等。

4、自查整改(2019年8月)

党支部认真对照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标准,通过自检、自查、自纠、互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创建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及时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达到验收标准为止。于2019年8月底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培育创建成果。

5、中期评估(2019年9月)

按照创建要求,于2019年8月底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迎接教育部中期评估。

第二阶段:巩固验收(201910-20208月)

1、整改提高(2019年10月-2020年4月)

根据创建工作情况、中期评估反馈意见,及时整改问题,推进任务开展,巩固建设成果,提升示范成效。

相关成果原则上不能少于“四个一”:即,在体制机制、经验举措、方法办法上形成1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高质高效运作1个新媒体平台,制作1个示范点建设微视频,汇编1本示范点建设成果资料。

2、检查验收(2020年4-8月)

党支部创建小组组织自检自查,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进行自检。自检达标后,创建小组邀请学校党委领导检查指导,并于2020年5月前,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培育创建成果。

通过验收后,党支部将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保障、活动开展、考核奖惩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持久化,坚持以创促改,以创促建,以创促管,创建结合,把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作为一项基本任务长期坚持,巩固已有成果,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拓宽渠道,使党支部示范点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工作举措

1、明确领导责任。为加强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活动的工作领导,成立以曹霞为组长、肖华星、沈洪雷为副组长,王爱祥、张建梅、孟浩东为成员的创建小组,组长负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指示、决定和精神,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等日常工作。

2、完善工作机制。1)书记以身作则,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支部书记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争做“四有”教师,秉持“创新、发展、服务”原则,找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坚持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机制建设,以“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为工作载体,开展丰富的党日活动,形成了一套具有支部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2)解放思想观念,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支部要在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上狠下功夫,以健全机制为关键,注重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将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围绕“为何创建、创建什么、怎样创建”等问题,大力宣传创建创新型党支部工作室的重要性,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强化党员教育学习,用制度规范引导党员自觉行动。首先,以创新型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丰富党建工作创新载体。其次,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再次,强化学习效能,提升党员素质。运用校园网络、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努力使学习教育更接地气,富有生机,更有效果。3)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效应,创新“党建+”教学和科研工作。首先,党建促教研有抓手。支部成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奋发有为做好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要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支部成员的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教育引导支部党员、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师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过程,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其次,党建促业务有收获。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以支部党的建设带动团组织、工会组织建设,常态化做好联系、服务师生工作。健全困难师生关心帮扶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实际、贴近师生。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师生意见和诉求,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增强师生归属感获得感。4)提升党建内涵,增强社会服务成效。党支部继续秉持和发扬学校“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的办学特色,实施“一院一镇”“百团百企”校地合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和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内涵,拓展党建工作质量,增强社会服务成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新路径,形成具有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取得较好的示范效应。

3、注重考评激励。创建工作要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把各类评先选优、表彰奖励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创建的热情,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局面。对理念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工作实绩、党内评优的重要依据。

4、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校报、橱窗、网络、“书记工作室”等多种载体和平台,广泛宣传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预期成果:

(一)第一阶段:(20189—20198月)

围绕严格“三会一课”、创新工作方法等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新成果。成果如下:

1、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

2、优秀基层党建工作法、典型案例;

3、以书记工作室和创新型党支部为平台,以微信、QQ群、“互联网+”等载体,形成网络阵地,创建支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

4、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2篇;

5、经验推广示范、辐射带动成效等。

(二)中期评估(20199月)

按照创建要求,于20198月底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

(三)巩固验收(201910月—20208月)

按照创建要求,于20205月前,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创建成果如下:

1、在体制机制、经验举措、方法办法上形成1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2、高质高效运作1个新媒体平台;

3、制作1个示范点建设微视频;

4、汇编1本示范点建设成果资料。

工作保障:

1、学校及学院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证,学校有完善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党建工作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格局,这有利于统筹协调资源条件。学校及二级学院都有专门的党建经费,为创建工作的经费来源提供了保障。

2、几年来,本支部积极进取,勤奋敬业,大胆创新,顺利完成了“创新型党支部

示范点”的验收工作,这为本次“样板支部”的创建工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基础。

  1. 支部书记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以身作则,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注重解放思想观念,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提升党建内涵,增强社会服务成效。 “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曹霞书记工作室”在2018年获得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首批命名。工作室有固定的场所,对支部成员以及广大师生24小时开放、支部书记每周固定日办公、网络全覆盖;工作室布置内容突出政治性、规范性、参与性、过程性和引领性,书籍有针对性、可读性,成果有示范性;这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硬件设施,利于不断完善和创新党建工作。工作室不仅是党支部书记学习教育的新阵地,同时也是全体党员和教师学习教育的新阵地。它利于形成和谐奋进的集体氛围,民主开放的党内风气,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切实提升工作室的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

4、支部党员中有江苏省优秀党员、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支部队伍的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都比较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强,队伍过硬。这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和软件环境。加之,学院党政领导对党建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支部成员全体齐心协力的干劲和精神,为创建提供了良好 的精神动力和软环境。

5、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支部党员涵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车辆工程系两个专业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专业支撑;支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优势非常明显,有党员干部(学院院长)、系主任及教学科研骨干的支撑,是一支教学、科研、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充分发挥支部的“党建+”工作模式,形成特色,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