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无机学科基层党支部,目前共有33名正式党员;既包括学识不凡的专任教师、中科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也包括业务和服务水平高超的技术人员。支部分为两个党小组:“技术与保障人员党小组”和“教师党小组”。支部组织健全、工作规范、重心突出、成效明显;2015年7月被评为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2017年6月,支部获得江苏省教育工委“2015—2016年度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8年7月,芦昌盛同志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建设计划:
支部建设,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逐步推进;特别是在稳定发挥特定作用的过程中,支部可以形成自身的风格、印记、理念、文化和美感。基层支部、基层支部工作、以及支部的同志们,能够持续吸引群众、最终产生“凝聚”效应的原因,不是“看不见”的“觉悟”、“修养”、“决议”、“举措”等等,而是可以形象化的“美感”。
简短地说,可以用“真、善、美”来概括支部建设层层递进的总体思路。“真”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和伟大实践,是“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核心,理想信念是支部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求真”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在营造的支部“微环境”;经过多年以来的坚持,端正的支部党内风气蔚然而成。但是,止步于此是浮华。
“善”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化”,包括支部组织结构、日常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党内民主制度、党员活动、党组织自我完善的机制等等。标准化不同于“合乎规范”,并不是“不违规”,而是作为政党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细化。我支部目前尚未达到完全“标准化”的要求,因此“求善”将是项目进行期间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的事。
“美”是支部党建和党员同志们个人进步的目标;历史研究一再呈现,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进步、成长的显著标识,都实物化为不拘一格的审美。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形势下,党员同志和群众有着多元的价值观、个人诉求和审美情趣。对于党员而言,理想信念的崇高可以产生“美”,进而引导自己在“美”的道路上自发前行;但是,与普通群众一样,党员同志们也会发现其他多元化的“审美”,而它们并非都可以产生崇高,有的例子中甚至成了强力的诱惑。因此,认识、引导、创造“党员的美感”,才能有效地、持久地吸引党员同志们和群众;“求美”是我们支部建设的长期目标,需要立足于实实在在的行为、行动、个体和团队,这也是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目前,支部已经依据具体功能期望,划分为两个党小组并初步开展了特色活动。在“双创”活动的第二阶段,将重点打造品牌队伍、铸就党员“示范团队”,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中心工作“添砖加瓦”。具体部署如下:
预期成果:
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