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由视觉传达设计系和行政岗位的18位党员教工组成。支部围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近年来,获得上海市教卫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授牌,“聋聪合一 普特互渗 写意无声”党建成果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特色作品。
建设计划:
支部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为契机,着重围绕严格“三会一课”,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平台载体,创立典型示范,着力发挥本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兼顾学科专业和支部党建工作特色,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党建工作方法,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领带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在两年建设周期内本支部将重点围绕以下建设任务:
一、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建立教工党支部标准化
认真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高校党支部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教工党支部标准化,严格监督问责和支部工作质量评定。2018年初,支部被上海市教卫党委推荐为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支部将调查和研究,形成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教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加强从严治党,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支部战斗力。
2017年支部已经制定了关于教工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考勤制度》等,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支部将加以探讨,制定细化的有重点的支部标准化制度,比如教工党员的发展程序,支部谈话制度,教工党员培训制度,教工党员激励机制等等,有些制度将形成一套简而易懂的图表形式让广大党员同志加深理解,加以规范,方便执行。
二、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通过加强支部政治建设、开展支部政治生活、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教学能力培训等方面举措,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着力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教育引导教工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一步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支部党员的先进性,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更多的支部党员教师参与,利用讲台和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交流,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党建工作品牌
积极探索、深入党建品牌建设
继续推进和深化支部党建工作品牌,用党建品牌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的效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增强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多形式多举措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支部的堡垒作用,实现高校全体师生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做好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工作,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发挥艺术学院独特优势,鼓励学生以艺术作品创作和艺术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等等。
党建工作室+网络平台,多渠道宣传途径
1、将支部品牌建设成果比如说工作理念、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典型工作案例等进行总结,推广支部党建成果和建设经验,扩大成果覆盖面,对高校党建和区域性党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党建工作室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等,多渠道宣传党建成果。
2、二支部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多次开展卓有成效的主题党日观摩活动和组织生活会,将这些特色党建活动的策划、特色、形式、工作方法和作用效果等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可宣传、可推广、可复制的党建工作经验。
3、注重发现挖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集体、先进事迹,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网上网下等平台,加以宣传,鼓励广大师生学做先进、争当先进,营造对标争先深厚氛围。
预期成果:
2018. 9-2019.8
1、形成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完成党支部建设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对高校教工支部工作起到一定指导性作用。
2、教工党支部工作方法、主题党日、典型案例整理汇编
3、党建工作室和网络交流平台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窗口,推广支部党建品牌、主题党日、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和事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2019.9-2020.8
1、进一步完善支部党建工作宣传建设,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平台、网络阵地
2、1-3篇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3、示范点建设成果资料1本。
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