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党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党员教师中有学院专业带头人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11名。近年来,围绕“七个有力”抓党建基础、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服务脱贫攻坚,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系教职工凝聚力不断提升,2018年12月,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2019年6月,党支部被内江市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先进事迹在内江电视台“时代楷模”栏目展播。2020年7月被学院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乡村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号),在“对标争先”建设中,通过扎实开展主动对标、健全制度、创新方式、立足岗位、发挥特长五个方面的工作,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创先争优,以“双创”工作基层党支部重点任务指南为纲领,严格做到“七个有力”,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建设目标
在学院党委和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立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建设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总结凝炼党建特色,形成研究论文,并推广经验、辐射带动。
(三)建设方案
第一阶段:达标创建阶段(2018年9月-2019年8月)
工作目标:
通过主动对标,找到支部建设的短板,精准发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建基本制度,结合系情和院情,探索“1+1+N”的党支部工作机制(一个党员带动一名教师、带领一群学生),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优秀,作风优良”的教师团队,打造一个集学习、宣传、沟通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总结提炼在达标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党建工作方法。
1.主动对标,补齐短板争先进(2018年9月-2018年10月)
根据“对标争先”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全面对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政治工作的意见》,认真自查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七个方面是否有力。重点自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党员日常管理是否规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党员遵规守纪是否到位,党员是否积极投入学院中心工作,传达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党总支决议决定是否及时到位,培塑典型、提炼经验是否恰当,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与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是否有机融合,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渠道是否畅通,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是否健全。
通过对标,找到党建工作的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问题根源,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而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扎实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2.健全制度,常态运行抓落实(2018年9月-2019年8月)
抓实党支部系统的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党费收缴等制度,实现党的建设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打造“政治过硬、专业优秀、作风优良”的教师团队的同时,切实抓好每一名教师党员带动一名教师和一群学生工作。
3.创新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2018年10月-2019年5月)
创新工作方式,把理论学习与“学习强国”APP相结合,集学习、宣传、交流沟通于一体的,让党建工作的开展变得随时随地。
一是用于学习。通过推送学习材料,让党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利用积分排名的方式促进党员在线学习。二是用于宣传,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宣传推广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三是用于交流沟通,为广泛师生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打开开辟新的渠道。
4.立足岗位,立德树人促发展(2018年9月-2019年8月)
充分发挥支部的教育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自查是否做到“四个引路人”、是否做到“四个相统一”,与“四有好教师”的标准还有多少差距,发现不足,找准努力方向。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日常工作中,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教师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日常教育管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
进一步引导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创新行动发展计划等学院当前的重点工作相结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5.发挥特长,服务“三农”党旗红(2018年9月-2019年8月)
着力精准扶贫。教师党员徐毅、黄增文同志作为“第一书记”,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深入调研,努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通过送方案、送技术、送文化,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扶贫任务。
着力科技转化。以畜牧兽医省级重点专业为龙头,依托“内江本土畜牧养殖研究中心”,紧贴内江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将内江猪繁育养殖与校内课程相结合,申报省厅级项目3项。
着力“三农”培训。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教师党员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技人员、家政人员及大学生村官,力争达到500人次。
第二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9年8月)
工作目标:撰写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
对第一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形成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并按时提交教育部。
第三阶段:巩固验收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8月)
工作目标:根据上级反馈的中期评估意见和上一年度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在继续做好党的建设规定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1+1+N”的党支部工作机制,并把“1+1+N”的任务(即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写入教师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继续运营好的新媒体平台,力争影响力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升。进一步总结提炼在达标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形成较高质量的党建研究论文。继续进行经验推广,在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中得到全覆盖,力争在市级以上党建会议上交流经验或媒体的报道。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反馈的意见,结合支部对上一年度工作的总结和思考,在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工作任务不变,效果上力争取得突破。
1.将“1+1+N”写入年度目标任务,并考核取得的成效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一个党员与一名普通教师一起,共同指导一组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写入教师个人年度目标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2.继续运营好新媒体平台
从用户关注量、用户粘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质量,力争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得到不少于20%提升。
3.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较高质量的党建研究论文
认真调研分析、总结提炼在两年建设中的经验,形成较高质量的党建研究论文。
4.经验推广
在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中得到全覆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力争在市级以上党建会议上交流经验或媒体的报道。
预期成果:
(2018年9月—2019年8月)
(一)撰写至少3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论文。
(二)打造1个影响力较大、适用性较强的党建新媒体平台(针对学院党建工作的实际,结合学院数字化建设平台,共同研究探索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 “互联网+”工作方案,科学创新,勇于尝试,全面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为全国高校做好党建工作树先锋、立模范。
(2019年10月—2020年8月)
(三)汇编1本党支部示范建设成果集(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特色经验等)。
(四)建立健全1套完整规范、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
(五)制作1个示范点建设微视频。
工作保障:
1、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舆论宣传保障机制。加强舆论宣传是增强党组织吸引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持久深入的重要保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一是建设好党建网站。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认真答疑解惑,架起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二是成立基层党建义务宣讲团。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庆典,深入到教室、宿舍,通过演讲、文艺汇演等师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把党建工作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融入其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辐射面和带动性。三是培塑先进典型。注意及时发现、培养总结新时代下全系加强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2、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保障机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形成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党员群众满意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学院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考评工作要经常化。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通过汇报阶段性情况,让总支全面了解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落实情况,为年终总评提供第一手资料。采取实地了解、随机询问等方法,对考核对象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查,避免弄虚作假、应付检查考核的现象发生。二是考评工作要公开化。考核前,把考核的内容、程序、方式等,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征求意见。考核后,以书面形式向考评对象反馈考核结果,利于其改进工作。当考评对象认为考评结果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或定性不够准确、偏差较大的,可在7日内提出申诉。接到申诉后,上级党组织要积极进行核查,认真研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给被考核单位。三是考评工作要奖惩化。实行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树模“四个挂钩”,把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考绩与评人、用人有机结合,与促进工作有机结合。同时,对于考评主体和考评对象在考评过程中出现违纪违规的,视其情节,要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确保考评工作的严肃性。
3、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服务也是生产力。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理念,不断优化党建资源,全力为全系发展服务、保驾护航。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在建好党员服务站、各种服务中心和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想千方设百计,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培育服务队伍。要充分挖掘各类人才资源,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通过建立党员和共青团员志愿者、“义工”服务队等方式,为每个基层党组织选择和培育一两支服务群众的队伍,进而引导党员群众开展好互助和进行社会救助活动。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民意调查、民意反馈等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提供保证。同时,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进行考核,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自觉意识。
4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工作场所有保障。建立健全党建活动场所,具备“六有”标准,即:“有标牌”、“有标识”、“有设施”、“有制度”、“有资料”、“有栏目”;二是活动经费有保障。严格按照学院党委在职教职工党员每人每年200元的财务预算,并按规定向支部返还党组织活动费,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党员活动经费比较充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运行经费充分保障;三是经费监督有保障。在积极筹措资金以保障基层党建经费的同时,为做到精准化投入,对基层党建经费实行项目化模式管理。对项目资金的投向、使用和效果进行“全天候”监管,以推动基层党建经费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基层党建经费的每一分钱都能“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