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样板支部 >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目前党员人数38人,其中正式党员38人,按照教研室划分5个党小组。其中,少数民族党员9人,占31%,分属白、侗、回、彝、布朗、傈僳6个少数民族;有教授6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69%的党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建设计划:

一是制定“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日”制度、党务信息公开制度等,精心设计党建活动阵地、宣传阵地、网络阵地等,建成党员活动室并逐步完善其功能,从严打造组织生活新常态。

二是建立月督查制度,每月对各党小组、党员落实责任、作风建设、党员双报到等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三是建立党员谈心制度、倾听党员及群众的心声,解难答疑,确立教工党员教师情感联络机制。

四是建立在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管理团队建立动态党小组制度,确立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五是建立思政课教工党员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开展“红色”路线参观考察、“红色经典”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研讨等。

预期成果:

通过努力,实现“五个提升”的目标。

(一)党组织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规范化建设,就是组织坚强有力,党员日常活动规范,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制度机制完善,平台载体完备,档案管理规范,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提升。教工支部根据《中共云南民族大学委员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基本精神,参照《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关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我支部深入开展了党支部状况的大调查,事实求是填写《云南民族大学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对标自查统计表》,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问题,撰写支部规范化建设分析研判报告,对照执行,效果显著。

(二)党员教师意识能力提升。党员教师政治能力强,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注重抓党建、带队伍。支委班子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协调,支委成员履职尽责好。专职党务干部配备合理、力量增强,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增强。

(三)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党的支部生活规范,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

党支部把对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常态化,以抓好严明纪律为关键,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路径,防治结合,消除“破窗”隐患。

(四)以党建带队建效果提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教师成效明显,广大教师“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支部把坚定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融入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之中,持续做、反复抓,把党的组织生活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比如教工党支部就用雨课堂的方式,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教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进行无产阶级政党的信任教育。经过发言、弹幕交流,最终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能够重整行装,开拓新的道路,并自信地展示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答案,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航,我们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

(五)服务学校改革创新效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建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支部尝试探索“教学+支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教学,为思政课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奠定组织基础。以党员示范课为抓手,把学生一生成长所需要的思想基础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将德育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统一于教学内容。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科学指南,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底色。

工作保障:

(一)实施组织建设标准化行动

1.基层党组织内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党组织坚强有力。规范支部工作流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2党员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建立健全全体党员示范先锋岗

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规范民主评议程序。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评优选先的基础条件。完备组织发展及关系接转。

3党员思想作风建设规范化标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

(二)实施提质增效行动

1.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学院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抓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实。

2.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三会一课”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政治教育,突出党性锻炼,注重解决支部工作和党员队伍中的问题,防止表面化、形式化,防止用行政会议、业务学习代替党的组织生活。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教师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机制,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积极开展个性化思想教育,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

4.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把支部主题党日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动作固定下来,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规范完善操作方式,在主题设计上更加突出“党味”,在内容安排上更加贴近党员教师实际,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生动,进一步提升主题党日活动质量,强化对党员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

(三)实施先锋引领行动

1.树立党员教师勇挑重担的鲜明导向。注重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在教学中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广“党员积分制”等管理措施,探索创新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机制。

3.推进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教学中要把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4.开展“支部工作法”创建活动。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立足本学院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教学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措施办法,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支部工作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实施“智慧党建”行动

1.完善教工党组织信息平台,并根据调整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探索推进党员管理与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对接联通,力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建设“互联网+”智慧党建平台。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手机APP等技术,建设马院党建工作的智慧云平台,做到党务工作网上管理、党建工作网上考评、先进典型网上宣传、工作经验网上共享,实现网上网下无缝对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3.引入用好党员教育优质网络资源。时刻关注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手机报等平台推出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转接到“智慧党建”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教育资源。

4.依托新媒体开展“微党建”。党支部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建设“网上党支部”“网上党员之家”,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党建信息、廉政提示短信等内容,开展时事学习、读书交流、专题讨论、思想调查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