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样板支部 > 浙江树人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浙江树人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4月,经2018年4月换届调整,支部试点建在浙江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探索实践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相互融合。支部现有教工党员9人,设支部书记、组织纪检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双带头人”支部书徐冬梅老师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优秀教师。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密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通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支部党建品牌特色培育工程、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考核评价工程体系地实施和深化,主动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为着力点,努力把党支部打造成组织力的承接点和汇聚点,使党员成为组织力的闪光点和能量点,进而带动教研室、学科团队、团支部等其他基层组织和全体师生同向发力。

二、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全面对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对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开展“支部提升工程计划”,一是抓“堡垒工程”,促进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水平提升;二是抓“质量工程”,促进党员发展质量水平提升;三是抓“引领工程”,促进中心服务大局水平提升;四是抓“特色工程”,促进党建品牌建设水平提升。通过“四抓四促”,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支部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支部建设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三、建设方案

(一)抓“堡垒工程”,促进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水平提升

1.强化支部班子建设,着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注重培养和配备熟悉、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副书记或委员,并作为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锻炼。要加强对支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养,强化支委意识,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精神,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不断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积极探索以科研项目、教学团队、育人目标为载体设置党小组,努力构建充满活力、覆盖面广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党支部,通过QQ群、微信群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网络阵地。

2.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夯实支部基础

一是严格规范建设要求。按照坚持标准、注重经常、讲求实效的要求,在“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作用突出”六个方面集中用力,推动进一步规范建设。做到“五有一公示”,即“有计划”,实施学习计划、“三会一课”等备案管理,并对支部党员进行公示;“有主题”,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有主题,选择既能体现时代要求,又贴紧支部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的主题开展活动;“有仪式”,党的组织生活原则上要在学院“党员之家”活动室进行,严格规范相关议程和程序;“有记录”,对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发言讨论等情况进行全程痕迹化管理;“有督查”,实行月份自查、院党委季度检查,学校党委组织部学期推磨式调研的督查。“一公示”,即党支部通过党务公示栏、QQ群、微信群等公开党支部计划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出勤和开展情况。

二是深化“支部四日”制度。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使支部政治上过硬。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情况下,深入开展 “支部四日”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1)支部学习日。要发挥支部的主体作用,按“周周有学习,月月有计划,人人上党课,次次有记录”要求,合理安排好组织好每周二下午的政治理论学习、教研教学活动、科研学术活动和党团工会活动;每个学期制定好学习计划,每个月要有学习主题;每名党员每年要面向支部上一次党课;要如实记录学习活动开展情况。

(2)党员政治生日。在支部党员的政治生日,组织好“发送一条祝贺提示短信、赠送一本学习读物、过一次集体生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四个一”活动,使广大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3)党员示范日。每月向学院推荐1名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党员,参加学院评比,并通过支部会议学习先进典型。

(4)主题党日。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3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支部组织力

一是开展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提升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达到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

(1)建立责任清单。支部将结合学院教研室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业务工作实际,结合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标准,结合基层党支部“对标争先”的“七个有力”任务,在征求支部党员学科教师的见基础上,建立支部责任清单,明确年度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

(2)开展融合机制探索。作为学校建在一流学科上的试点支部,积极探索实践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相互融合的机制。使学科建设与思想建设同步推进, 业务要求与政治要求同步落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有力助推中心工作的开展。

(3)引领整体推进。通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发挥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在支部建设、立德树人、凝聚人才、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先进标杆,引领带动教研室、学术团队,推动教学科研创新创优,形成党员、教师争做教学科研育人骨干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升支部“堡垒指数”。对照学校基层党支部“堡垒指数”管理的指数考评标准,做好学期堡垒指数提升计划,进行指标分解,落实责任人。中期做好评估,学期末做好自查,根据上级评定,制定整改方案,做好整顿提升。

4.选树先进典型,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选、建、带”三个步骤,即“精选创建对象、强化建设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各类宣传平台营造好氛围,讲好教师党员自己的故事,做好党员之星、党员示范岗等典型宣传,做好一线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报道,确保党支部工作可学、可看、可借鉴,通过抓点代面、以点促面,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

(二)抓“质量工程”,促进党员发展质量水平提升

1.重视高知识群体和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吸收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入党工作,一是入党前:在确定党员发展对象时必须考察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考察期内的的“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综合表现,将其作为党员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实施细则,在党校学习上,严格要求,进行网上党校内容的学习和考试。二是入党中: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对每个发展对象进行预审时,必须采用答辩方式进行,答辩过程分为个人陈述、现场问答、进行评议三个环节。三是入党后:压担子。要求每一位党员在预备期内,要做好“三联系”、指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工作,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预备期表现的主要依据,支部按月做好“三联系”工作的检查和督促。

2.探索流动教师党员管理新模式

学校作为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历来重视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支部多名教师党员被派往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和乡村进行为期一学期不等的挂职锻炼。支部要积极探索流动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校企、校地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形成资源共享、过程共管、共谋发展的党建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地方)企业、教师三方的合作共赢。

3.加强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

在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党员谈心谈话,明确四个重点。重点谈新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团队、科研团队、育人团队的负责人,面临“工作、生活、发展进步”困难挫折时进行关怀谈话;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进行提醒谈话;反馈民主评议结果时进行年度总结谈话。“四重点”即相互交流思想,了解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相互亮明问题不足,征求改进意见;对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等相互交换意见建议;把相互矛盾问题谈深谈通,消除隔阂、形成共识。

(三)抓“引领工程”,促进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水平提升

1.以“党建+思政”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支部结合教研室,深入分析学科专业特点,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完善听课、观课制度,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

2.以“党建+先锋”理念,发挥先锋模范

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工作目标,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教学科研能力、比服务师生水平、比教学科研业绩,综合运用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支部点评三种方式,及时了解掌握践诺情况和实际效果,使支部党员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

3.以“党建+奉献”理念,做好志愿服务

积极探索支部党员服务形式,构建校地、校企共建、不断提升服务育人水平,发挥党建优势与公益活动的补充、共同提高的模式,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激活志愿服务的“红色因子”,实现基层党建和公益事业的双促进双丰收。

4.以“党建+业务”理念,打造品牌项目

通过过党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发挥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学科骨干和支部党员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在思想上正确引导教师对其职业及所从事专业有清醒认识,在业务上鼓励其刻苦钻研与求实创新,在科研上引导其把握研究前景与发展方向,使党务和业务互相促进、业务与科研互相推动。顺利完成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和省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同时,以行业学院绍兴黄酒学院作为主要载体推动协同育人的路径,深刻剖析其组织支撑体系、制度支撑体系和文化支撑体系,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把现有的行业学院建成示范典型,实践历史经典产业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四)抓“特色工程”,促进党建品牌建设水平提升

结合支部建在一流学科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深化“创绿色生态,促一流学科”为主题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支部建设示范品牌,强堡垒、重指数、聚合力、树形象,力争经过两年时间,培育具有较强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成熟品牌项目,以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预期成果:

一、第一年度(20189月—20198月)

(一)预期工作成效:建立较为完善健全的支部党建工作制度体系,逐步达到《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要求,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为     进一步推动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二)预期创建成果:建有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育对象,初步总结提炼出“支部提升工程”典型经验,形成“支部四日”案例。

(三)预期推广成绩:“支部四日”案例在学校全体教师党支部进行推广,力争全校教师党支部全覆盖;通过媒体、平台等现代手段向全国民办高校进行推介。

二、第二年度(20199月—20208月)

(一)预期工作成效:党支部在“七个有力”上,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

(二)预期创建成果: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成示范工作室,形成《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理论与实践》等研究与工作成果,形成“支部提升工程”成果,形成“创绿色生态,促一流学科”支部党建品牌,形成较有影响力的支部党建宣传平台和网络阵地。

(三)预期推广成绩:“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经验在全校推广,向全国民办高校进行推介。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实践案例和教师党支部建设典型经验向全国民办高校进行推介。

工作保障:

  1. 实施倾斜配套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对依托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所建的生环学院教工一支部,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党建创建等工作中,实施人才、资源、经费等倾斜配套政策,支持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 加大资源投入,提供资源支持和保障。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在支部核心成员力量的配备、学科团队人才的引进、支部工作室的建立、支部品牌的创建等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加大资源投入,支持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3. 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拟提供每年5万元、两年10万元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支部核心成员力量的配备、学科团队人才的引进、支部工作室的建立、支部品牌的创建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支持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4.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校院两级党委将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以党建核心引领助推校院发展中心工作,助推党支部建设,为支持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