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工支部是隶属于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的教工党支部。现有教职工党员8人,全部为正式党员,占无机化学学科教师总数的70%。在无机化学教工支部中,博士8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双师型”教师8人,省特聘教授2,双龙特聘教授2人。平均年龄在40周岁以下,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有活力的支部。党支部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政治方针,不断践行党的政治决策,努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先进的思想凝聚师生,服务师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建“1+1”工程,从思政建设、团队建设、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等层面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选树典型、打造样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建+”文章,努力打造“五有”支部。
二、建设目标及方案
通过思政建设、团队建设、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等多措并举,在党支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完善工作体制,强化党建载体建设,拓展工作阵地,实现党建引领全局,形成工作样板,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战斗堡垒。
秉持“党建是龙头、发展是关键、同步是基础”的理念,深化党建“1+1”工程,打造“五有”支部,联通线上空间,以点带面,全力建成党建工作有亮点、“五有”支部有焦点、机制建设克难点、拓展阵地抓重点,切实服务党员、师生、学科建设的基层党支部。
深化思想引领:秉承“一个都不能偏”的原则,坚持组织开展学科支部月例会、党员年度述责汇报会等党内活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支部书记带头学,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支部成员人人学,人人写体会、人人讲党课,营造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
标化团队建设:秉承“一个都不能落”的原则,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切实加强支部所在二级学科的抱团合作,提升支部战斗力。重视所在党支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党员工作,秉承“早选苗、早培养”的原则,及时吸收条件成熟的申请人入党,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等。以党小组为单位细分科研小组,开展科研结对、青老结对、师徒结对等活动,进一步浓厚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汇集案例、选树典型,推动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一起抓、两手硬。
强化立德树人:秉承“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深化党建“1+1”活动,通过党支部结对团支部,教工党员结对学生寝室、结对困难学生等系列活动,强化师德师风,提升党员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多方位推进育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育人全过程,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
优化服务社会:秉承“一个都不能缺”的原则,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做到科研既顶天又立地。一方面,积极努力申报重大科研项目,鼓励每一个科研人员把精力投入到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去;另一方面,建立并发展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注重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支部计划2年内至少与3家企业建成合作基地,真正地将现有研究成果及专利转化为生产力。
三、各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
工作目标:
(1)深化党建“1+1”工作品牌;
(2)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拓展网络工作阵地;
(3)为打造样板支部奠定夯实的基础。
工作方案:
(1)亮化品牌:深化党建“1+1”活动,结合支部实际推出更加具体的工作举措。聚焦党员和师生群众个体特点和需求,细化学科、党支部、团支部、实验室结对方式和举措,切实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科研、立德树人,在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支部党务和业务的同向发力、联动提升。
(2)拓展阵地:建立网络平台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探索打造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服务师生的网上阵地。
(3)夯实基础:通过党建“1+1”工作品牌的深入推进,选树典型、做好宣传,充分运用搭建的公众号平台,扩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打造样板党支部奠定夯实的基础。
2019年9月1日-2020年7月31日:
工作目标:
式;
作体系;
工作方案:
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强化制度引领,科学制定、有序推进以“五有”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体系建设:
①学习有机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完善教师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按年度作出学习安排,每名党员年度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
②活动有体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以“党员先锋岗”、党建“1+1”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确保支部活动有场地、有体系、有成效;
③服务有平台:利用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地方单位的科研合作,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计划2年内与至少3家企业建立合作基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切实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④队伍有发展:加强支部学科建设,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在课堂教学、科研立项、组建团队、海外研修等方面开展“中青”、“师徒”结对,积极拓展支部教师学术发展通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培育、吸收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入党,注重把热爱党务工作、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党员选配为党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协助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为支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发展的持久活力;
⑤成长有敦促:加强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完善支部联系群众、奖惩、考核、评价制度。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支委之间、支委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党员年度述责汇报、党支部书记述职制度、党员评议制度,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切实监督到位。
例展示、实践服务等方式,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学院、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推广建设经验、推动样板党支部建设,形成机制、打造基层模范,扩大成果覆盖面,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经费预算
经费开支科目 |
用途具体说明 |
金额(万元) |
2018年9月1日~2020年7月31日 |
||
党员培训经费 |
党员培训、支部活动、购买学习材料等 |
3.0 |
样板党支部建设经费 |
开展推进会、宣讲会等会议相关经费 |
3.0 |
网络平台建设维护 |
用于网络的建设与维护 |
2.0 |
日常办公用品 |
宣传资料的打印、办公用品等 |
2.0 |
合计 |
|
10.0 |
预期成果:
2018年9月1日-2019年8月31日:
1.打造党建“1+1”特色活动品牌,争取在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2.创建网络平台公众号,利用新媒体探索打造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联动师生的网上阵地。
2019年9月1日-2020年7月31日:
1. 科学构建党建“1+1”支部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一套新老结对、团队互助的模式,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2.总结梳理“五有”党支部的做法和成果,打造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学院、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案例,通过开展推进会、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在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经验交流、案例展示;
3.制作一个示范点建设视频,用可观可感的形式呈现示范点建设设计、实施过程和相关经验;
4.汇编一本示范点建设成果资料,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总结、梳理建设情况。
工作保障:
配套政策:建立学校联系领导、学院党委书记结对党支部机制,定期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了解支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样板党支部建设相关问题。
资源投入:把支部作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深化“双带头人”工程,不断强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
软硬件设施:1.建立“双带头人”工作室,开发党支部微信公众平台。2.将与学科直接相关的学院领导直接编入该支部,进一步加强样板党支部的建设力量。
经费支持:按照上级拨款,学校和学院党委分别给予1:1经费配套支持,约20万元。
条件保障:1.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工作,并通过现场会、推进会等形式推动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2.充分保障党员活动场地和经费。3.依托学院党员之家队伍,抓好党建微矩阵等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