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摩擦学所党支部有党员32人,党员教师占比92%。支部秉承聚力队伍建设传统,队伍中有院士2人,长江教授5人,国家杰青3人,青千优青9人。党支部以“政治引导、凝聚队伍、推动中心工作”为建设思路,努力组织工作创新,多次获评“清华大学党支部特色活动优秀成果”,工作案例在中组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部支部工作案例等多次通报,获“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
建设计划:
按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要求,聚焦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抓好支部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充分总结支部建设已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方法和活动载体,打造活动品牌,形成示范效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双融合、双促进,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打造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高地。
具体以三方面为工作抓手,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工作室建设:
(1)紧抓党建主责主业、突出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
(2)总结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3)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事业发展,深度服务国家战略
(1)紧抓党建主责主业、突出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
将政治建设摆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支部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加强师德建设,树立高标准,建立支部党员行为规范,细化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防范师德失范行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做好摩擦学研究所中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优秀博士后的党员发展工作,形成优秀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局面。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周明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积极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支部建设成果,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
(2)总结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总结摩擦学所支部的优良工作传统,创新工作方法,将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所科研团队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党建创新育人平台。在支部内打造文化育人高地,通过梳理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发展资料,重温实验室老一代摩擦学人的艰苦创业精神,传承摩擦学人的文化基因。加大交流,在领域内将更多社会力量引入到支部活动中,将学术交流和思想交流结合起来,并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结合教师支部特点,把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作为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3)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事业发展,深度服务国家战略
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及区域发展战略等国家重要发展规划,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特点和研究所在摩擦学领域的专业特长,探究党支部如何实现政治引领,挖掘支部专业和人才优势,更好服务国家航空、航天、核能、国防军工等急需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支部将调研“一带一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组织支部党员积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或技术服务等形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支部发挥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的功能,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研究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
工作目标 |
工作举措 |
经费预算 |
1 |
强化党支部基础建设 |
严格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结合学校党委有关要求,细化支部内相关规定。 设立“双带头人工作室”微信号,积极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支部工作成效。 |
微信号等媒体宣传制作、学生勤工俭学等费用6000元 |
2 |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团队之间的党建和业务交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牢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
推进摩擦学研究所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华海清科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支部活动和业务交流合作,对团队的典型做法和育人先进理念进行梳理总结。邀请老教师、老党员开展教书育人责任与使命教育和具体工作方法培训。 |
团队交流、天津差旅费等20000元 |
3 |
深入认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
邀请清华大学胡鞍钢、李稻葵或薛澜教授等作关于经贸和科技领域的背景、形势和挑战的专题报告;访问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并建立合作关系;参观“一带一路”展览。 |
参观市内“一带一路”展览1000元 邀请“一带一路”知名专家学者(2位)讲座咨询费6000元 |
|
工作目标 |
工作举措 |
经费预算 |
1 |
做好组织发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
结合实践、加强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对新入职教师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加强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工作。 |
学习、实践、参观活动2000元 |
2 |
促进摩擦学研究所文化传承,强化教师集体认同感、归属感 |
深入总结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历程,重温实验室老一辈学者艰苦创业历史,感受摩擦学人为国家机械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艰苦卓绝努力。激励摩擦学青年人向老一辈科学家看齐,爱国奉献、追求卓越。邀请温诗铸院士、孟永钢教授等学者做摩擦学精神的主题交流。 |
收集和整理实验室创建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实物和影像资料,所需书面材料复印装订费、平面宣传和视频制作费用等30000元 |
3 |
学习“一带一路”成功经验,并开展交流 |
考察陕西自贸区西安经开功能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带一路”示范性企业和高校,学习成功经验,开展联合组织活动,并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际交流合作。 |
“一带一路”陕西省参观调研并举办联合支部活动(15人次)30000元 |
|
工作目标 |
工作举措 |
经费预算 |
1 |
服务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
开展关爱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
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差旅10000元 |
2 |
打造党员先锋团队 |
梳理研究所中党员教师团队的成功案例和所形成的育人理念,进行材料收集和文字撰写,整理形成一套案例稿,在校内外媒体进行报道宣传。 |
材料整理、打印、复印费等5000元; 相关研究生勤工俭学6000元 |
3 |
弘扬摩擦学人精神 |
邀请李健等同行学者,杨沛然、丁建宁等自身培养的杰出校友和社会英才,开展摩擦学文化交流和教育。联系张金煜等在国企的校友技术骨干等,参观大型国企实践基地。 |
邀请同行和知名校友讲座专家咨询费6000元;参观调研大型国企实践基地(15人次)共计20000元 |
4 |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创新实践平台 |
开展企业对接、国际合作尝试和探索;组织支部党员积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或技术服务等形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与“一带一路”示范性企业对接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5人次)差旅费约8000元 |
预期成果:
“双带头人”工作室年度预期代表性成果如下:
实施年度 |
成果形式 |
成果说明 |
2018.9 -2019.8 |
1.制度办法 |
完善支部党建制度、制定党员先锋示范细则。 |
|
2.工作案例 |
服务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实践。 |
|
3.宣传阵地 |
“双带头人工作室”活动宣传基地、校系内党建栏等。 |
2019.9-2020.8 |
1.制度办法 |
制定师德师风党员示范工作指导办法。 |
|
2.工作案例 |
支部引领,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实践——学习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政策核心内涵,了解“一带一路”相关示范性企业成功经验,掌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需求;形成“学习-交流-合作”创新模式,建立以基层党建促进科技服务的创新实践平台,在人才支撑、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实质性效果。 |
2020.9-2021.8 |
1.论文专著 |
在党建重要期刊上发表工作室建设相关探索的论文1-2篇。 |
|
2. 育人载体-思政工作教育室 |
构筑党员先锋、服务国家战略和支部文化传承主题宣传基地——暨摩擦学研究所党建宣传室。重点展示早期发展历程、老一代科学家风采、党员先锋事迹、先锋团队典型做法、党建活动、校友事迹、育人理念、文化传承以及业余生活等鲜活教育资料。 |
工作保障:
学校党委研究制定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按年度制定具体计划。学校按照2~3年为一个周期,建设1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从中择优向教育部推荐参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常委会每学期听取1次“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建设情况汇报,党委负责人直接联系入选教育部的“双带头人”工作室,定期参与支部的活动。从学校基层党建经费,按照2万元/年标准,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给予经费匹配支持。利用教师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研讨会等契机,邀请“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介绍党支部和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利用学校党组织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将“双带头人”工作室和所在党支部日常建设情况,向全校党支部进行开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利用“新清华”“清华党建网”“清华微党建”等校内媒体,开设“双带头人”工作室专栏,多角度、常态化报道工作室建设情况和特色亮点活动。
系党委定期研究和推进摩擦学所党支部建设,合理安排支部书记和委员工作,保证党支部班子相对稳定。系党委书记联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定期参加支部活动,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在系党委“党员之家”为工作室挂牌,为支部和工作室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在系内宣传媒体上,及时报道支部成绩和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