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一批双带头人 > 北京林业大学湿地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湿地学教师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依托湿地生态学特色学科设立,支部委员会由4人组成,党支部书记由所在教研室主任担任。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2人,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占教研室总人数77%。党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博导)2人、副教授(硕导)6人。40岁以下党员占支部人数的92%,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紧扣“五创五好”建设任务和工作标准,以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为目标,创新形成优秀支部书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符合高校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点、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体制机制,将支部建成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加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创新理念方法,确保支部班子好。支委会能力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的战斗力,建强支部,加强班子建设是关键。结合支部特点,实施支委培育工程,坚持“把支部班子建设作为提升支部组织力关键”理念,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配齐配强支部委员,把支委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党员的重要平台,彰显雁阵效应。创新培训、岗位锻炼等方法,实施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工程,明确把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为目标,推动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创新,培养好支部“领头雁”。

    2.创设环境氛围,确保党员管理好。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支部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结合支部实际,通过创新工作举措,营造党员管理的良好环境氛围,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分类施策,营造“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积极氛围,引导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长效化学习机制,营造良好学习与提高的环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建立评比激励机制,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在比学赶帮超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

    3.创立品牌特色,确保组织生活好。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端正党风、增强党性、提高支部战斗力的有效措施。创新组织生活品牌和特色,是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充分激发党支部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三会一课”模式,规范“三会”要求,激发组织活力。重点在创新党课模式下功夫,强化党课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让党课真正触及思想灵魂,既增强“党味”,又增加“趣味”,更体现价值。创新形式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注重主题党日的政治性和庄重感,让党员从中得到锻炼、受到熏陶,增强党员归属感。

    4.创建平台载体,确保制度落实好。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工作的源泉和基础,抓好制度建设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可靠保证。通过创建平台载体,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支部建设的始终,努力建立和完善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党建工作制度,以健全的制度解决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为推动支部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5.创优体制机制,确保作用发挥好。抓好党支部建设,重要的是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在基层工作中能够而且必须有更大的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有效激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健全党支部工作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教师党支部工作贴紧中心、贴近实际,成为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坚强堡垒。探索建立党员发挥作用显性化机制,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和谐稳定。

(二)建设目标

    工作室建设坚持从党支部实际出发,明确主要任务,把握工作重点,抓好具体落实,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1.培育党支部书记达到“双带头人”条件。注重教育培训,以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重点,提高党支部书记高俊琴同志能力素质,力争使其尽快评上教授职称,着力培养成新时代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骨干力量,使高俊琴同志成为支部党建带头人、湿地生态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有力彰显支部“头雁效应”,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经验。

    2.强化党支部建设达到“五创五好”标准。创新党支部建设制度机制、理念方法,形成教师党支部工作法,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工作品牌和生动实践,推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和创新,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确保党支部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党支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构建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

    3.引领支部和党员达到促进中心工作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着力发挥支部在促进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加强政治把关作用的具体办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和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引导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以实际行动和显著成绩投身湿地生态学二级学科建设,为支撑的风景园林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预期成果:

(一)2018年预期成果

    1.编制完成一套加强工作室建设、保障工作落实的完整方案。包括工作室建设方案、调研方案及报告、工作落实方案及考核激励约束实施细则。

    2.研究出台一批强化支部书记培养、加强支部建设的制度体系。包括系(教研室)务会实施细则、“三会”规范化、党课学习、外业党员、出国(境)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规范化等制度体系。

(二)2019年预期成果

    1.探索产生一批创新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生动实践。创新实践以轮流担任支委为核心的“十个一”组织生活形式;打造“四型四学”党课示范平台;建设“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案例库;形成“联合示范主题党日活动”模式。

    2.着力构建一套提升支部组织力、促进中心工作开展的运行机制。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有效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建立党员发挥作用显性化机制;持续完善党员“三岗三促三培养”机制;探索形成支部重难点问题解决“四化”模式和机制;构建以党支部为主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

(三)2020年预期成果

    1.汇编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工作室建设结题报告。对工作室建设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凝练建设成果,形成结题报告;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发表文章、新闻报道、获得奖励等材料,汇编成册,对建设过程和取得成果进行展示。

    2.示范推广一批代表性的典型研究与建设成果。形成制度汇编和工作案例集;汇编课程思政建设案例集;编制《“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案例(24个案例)》;在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有关成果论文2-3篇;建立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把典型研究成果向全校乃至校外推广,加强成果转化。

工作保障:

(一)学校党委

    1.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党委组织部、教师工作部、人事、教务、工作室负责人所在院党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推进工作室建设。学校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听取2次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建设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工作室所在教师党支部。

    2.在政策支持方面。指导编制并完善工作室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工作办法。

    3.在条件保障方面。设立工作室配套建设经费15万元,为工作室提供专门场地,每年对工作室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二)学院党委

    1.在组织领导方面。学院党委成立工作室建设专班,学院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工作室建设指导,全程参与工作室建设。配齐配强支部班子,为支部书记配备得力助手。

    2.在政策支持方面。学院党委将工作室建设列入年度党建重点工作计划,指导工作室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管理等制度,从学院层面制定教师党支部及书记发挥作用实施细则。

    3.在条件保障方面。制定工作室负责人工作激励办法,兑现工作量核算、津贴补贴等待遇,在职称评审、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