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5月28日。现有20名正式党员,90%的党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14人,国家级人才2人,支部95%的成员为化肥催化剂研究领域的专家和科研技术人员。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兼支部纪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4人组成。
建设计划:
1、第一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1)健全和配强支部班子。党支部按规范做好换届工作,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学术科研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或学术科研骨干担任支部副书记或委员,加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培养,抓好支部班子建设。
(2)落实党建主责主业。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每年度制定支部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做好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爱帮扶等基础性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工作。
(3)创建“双带头人”工作室平台载体。创建和丰富网络宣传平台、多媒体平台、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共创基地等教育实践平台载体,完善“双带头人”工作室研究平台、实践平台和宣传平台。提供“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建室等配套经费、硬件设备和活动场所。
2、第二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1)开展“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模式调研。探索形成符合高校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点、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体制机制。撰写1-2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模式和典型示范经验的论文。
(2)创建校地(校企)共建共创平台。以与合作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共创活动为契机,围绕现有产业和工业化示范项目,在合作企业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重点研发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力争成立1个协同创新中心或产业化示范基地。
(3)完善“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程。主动落实支部书记上党课制度,加强对“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和科研人才的教育与引导。参加学校各级党务培训和人才培训,使“双带头人”在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团队中有影响。力争突破1项省部级奖项或国家级人才项目。
(4)加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教师党员党内学习制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服务。每年度组织1-2次参观教育基地、实践基地考察和校企支部间共建共创交流活动。
3、第三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1)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养工程为龙头,以党小组服务模式为抓手,以校企党建共建共创为路径。支部所在的团队力争新获1项省部级科技奖或1项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提升党小组服务引领水平。加强党小组长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党小组长为科研活动服务水平。在学科组、课题组、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工程应用研究团队的党员成立党小组,履职尽责、示范带动。力争形成完善的党小组示范引领科研活动的服务模式。
(3)党员先锋模范表率彰显。支部优秀党员作为青年人才和科研骨干导师和顾问,进行一对一贴近服务。开展科研经验分享与创新思维交流会,给中青年科研人才进行现场专业示范。选树身边先进个人典型,推进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力争涌现1-2名省级或校级优秀党员,并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预期成果:
第一年度预期代表性成果:
1.创建科技应用创新型“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2.结合高校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创建网络宣传平台、多媒体平台、教育实践基地、共建共创基地等科技应用创新型“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平台载体。
第二年度预期代表性成果:
1.开展科技应用创新型“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模式调研。撰写1-2篇科技应用创新型“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模式和典型示范经验的论文。
2.形成科技应用创新型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体制机制和教育实践模式,探索解决党支部建设重点难点问题。
第三年度预期代表性成果:
1.力争突破1项省部级奖项或国家级人才项目。
2.选树身边先进个人典型,形成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力争涌现1-2个省级或校级先进个人或者集体。
工作保障:
学校从政策和保障机制体制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学院党委从管理监督和硬件保障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为“双带头人”工作室稳步推进提供政策、条件等保障措施。
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
学校党委重视“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纳入学校党的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计划和年度安排,定期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将“双带头人”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对“双带头人”明确具体职责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在“双带头人”选优训强、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双带头人”做到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关怀、发展上铺路。
二、学院党委保障支持
提供“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建室等配套经费、硬件设备和活动场所。保障“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参与学院重要事项讨论与决策,享受相应的待遇,选送参加各级培训与人才培养。将“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纳入学院党的建设规划,制定教师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任务书,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把支部书记履职情况与评先评优、奖励表彰、提拔任用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