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东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党支部现有党员48名,其中教师党员16名,博士研究生党员32名。党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杨东升、支部副书记刘鑫蕊、组织委员周博文、宣传委员卢森骧、纪检委员冯健组成。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党支部是一支积极进取、充满朝气、不断创新的年轻集体,也是一支具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光荣称号的成熟集体。
建设计划:
支部将以“传承‘黄大年’精神,树立科研、党建双优楷模”为总体思路,健全发展党支部特色“十二字”建设方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勇于创新的具有“头雁效应”的基层党支部班子。
第一年度:“创先争优”,建立规范化创新型党支部
工作目标:
科研工作攻坚克难,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发扬“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精神,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立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
具体措施:
(1)看:观摩学习,示范性党支部观摩学习系列活动
组织支部党委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前沿物理研究中心党支部”,“沈阳理工大学教学联合党总支图书馆党支部”等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观摩学习。
(2)学:“两学一做”常态化,建立互联网+创新型党课
丰富党课形式,开展“互联网+创新型党课,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等相关知识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建:构建“B+T+X”体系,建立党建工作室
“B+T+X”内容体系分别包括标准、特色、先进三个方面的内容,规范支部管理,突出支部创新特色,为支部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学习材料和必要场所。
(4)合:风采展示,互促共进,高校“双带头人”交流系列活动
邀请其他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来我党支部讲座,分享党建和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带头建立全国高校“双带头人”联合会,互帮互助,共同建立优秀的党支部。
第二年度:“以党带创”,助力“双一流”建设
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具体措施:
(1)研:科研回报社会,“光伏扶贫”考察及无偿技术顾问系列活动
辽宁建昌是我省“光伏扶贫”的重点示范基地,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实地考察相关技术,与相关负责部门及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党支部应用新能源发电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无偿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2)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定“对标争先”方案
制定基层党支部“对标争优”方案,科学有力的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
(3)创:争做创新尖兵,发挥高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建立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研究热点,应用于能源互联系统及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研究方向。
(4)教:立足教授本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党支部争取建成与通用电气公司(GE)、国网公司、南网公司、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车、安萨德尔等著名企业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3个,为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和提供技术服务助力。
第三年度:“以点带面”,引领基层组织变革
工作目标:
实现基层党建和科研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持续发挥“双带头人”在基层组织中引领和表率作用,引领高校基层组织的深刻变革。
具体措施:
(1)助:“以经济扶贫为基础保障,以精神扶贫为长久之计”学生扶贫活动
在支部内成立学生扶贫小组,统计并评定帮扶对象信息,组织支部成员进行爱心捐助活动;与校办、辅导员办公室等部门联系,为帮扶对象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
(2)感:迎接建党百年,重温红色基地,观后感分享活动
在建党百年即将到来之际,鼓励组织支部党员去延安,井冈山,西柏坡,遵义,武昌等革命老区重温党的历史,组织观后感分享座谈会,优秀红色摄影作品比赛展览活动。
(3)宣:引领高校基层组织革新,示范党支部宣传系列活动
总结本支部党建、科研工作经验,通过先进工作者专题讲座,设立“双带头人”支部工作宣传展示区,发起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双带头人”党建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发挥优秀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
(4)育:“立德树人”,本科生帮扶支部品牌活动推广
“学业帮扶、助学解惑”对接本科党支部为党支部特色活动,支部将主持开展成果推广专题讲座,座谈会,主动牵头并与上层党组织交流,形成可传承、可推广的品牌项目。将惠及电气专业本科生的帮扶活动推广至整个学院、学校甚至更广的范围。
预期成果:
2018—2019年:
1. 丰富党课形式,开创互联网+创新型党课,推动党支部“两学一做常态化建设”。
2. 建立党建工作室,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
3. 带头建立全国高校“双带头人”联合会,互帮互助,共同建立优秀的党支部。
2019—2020年:
1. 与我省“光伏扶贫”相关负责部门及有关企业建立联系,成为“光伏扶贫”无偿技术顾问单位。
2. 加强支部党建、科研工作,制定“对标争先”方案。
3. 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2020—2021年:
1. 形成科学有效的贫困学生帮扶体系。
2. 设立“双带头人”支部工作宣传展示区,发挥优秀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
3. 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党支部特色“学业帮扶、助学解惑”活动,形成品牌项目。
工作保障:
1. 学校和学院党委将建立党委主要领导和工作室的联系人制度,明确领导职责,加强对“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指导监督。同时,建立“双带头人”工作室量化考察机制,及时对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有效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学校和学院党委将结合实际,为“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提供配套经费,并在活动场地、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工作室必要的支持。
3. 加强党建工作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凝练“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经验,探索“双带头人”工作室工作建设途径,提升“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成效。
4. 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示范作用,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特色支部创建、选派赴省党员培训示范基地进行宣讲、为校内教师支部书记培训授课等形式,加强培育工作、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在校内外的示范推广运用,带动全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