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7月,现有党员30人,预备党员1 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人,高级职称党员14人,博士党员5人。教工支部委员会由书记1人,委员4人组成,支部委员会下以教研室为基础建立了4个党小组。教工支部建制健全,工作中充满朝气、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是一支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党性意识强、师德高尚、勇于奉献、教艺精湛的基层党组织。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两学一做”为内容,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核心,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的特点,构建和实现“一个阵地”、“两个根本任务”、“三项服务”和“四个建设”的党建目标,全面提升党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校形成抓党建、促发展,夯实“一个阵地”、强化“两个根本任务”、实现“三项服务”和“四个建设”的党建目标,全面提升党支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个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握好高校意识形态的主方向,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功能,守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两个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首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将其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具有掌握着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在党史、党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为高校党建建言献策。
“三项服务”目标: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群众。以党员为点、以党小组为轴、以党支部为面,建立支部服务党小组,党小组服务党员、群众,党员服务群众的“三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为学校、师生、群众的工作、生活全面服务。
“四项建设”目标:一是建立一个凝心聚力的党支部。建立规范,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工作到位,作用明显的党支部,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建设一支精锐的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三是建立一个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强的形势政策的宣讲团,始终为学校、师生和群众进行时政学习解读,成为学校宣讲的骨干力量。四是建立一支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科研团队,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党史、党建研究,不断解决理论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
(三)具体措施
1.以“教书育人”为载体,施行“支部+名师”模式,强化全体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专业建设、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工党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既当好知识和能力的传播者,更当好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者,充分发挥 “传帮带”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以言导行,引领示范;以才育人,诲人不惓;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2.以“管理育人”为载体,施行“支部+管理”模式,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立德树人意识。坚持党支部建设与管理育人相结合,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校管理中,围绕管理机制创新,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及时了解师生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实维护师生权益,团结带领师生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3.以“实践育人”为载体,施行“支部+基地”模式,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引导党支部要把实践育人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实践育人载体,构建实践育人新格局。以支部为依托,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形成以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外实践基地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联动互促机制和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实践基地,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4.以“课间育人”为抓手,施行“支部+活动”模式,把立德树人工作全方位延伸拓展到课余课外。组织引导各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课间课余活动,指导学生社团丰富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多层面多维度渗透,全方位着力,塑造大学生优良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到有形载体无形育人。
(四)年度建设计划和建设目标
2018年9月——2019年9月,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实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支部制度,全面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努力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全校的一支凝心聚力的党支部品牌。
2019年9月——2020年9月,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理论水平高的干部队伍,建立一支能讲形势政策的宣讲团,建立一个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并逐步发挥作用,取得初步成绩。
2020年9月——2021年9月,进行全面综合建设,完成各项建设目标,总结建设经验,并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宣传工作。
预期成果:
1.2019年,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为骨干,全面完成青海师范大学网络党校建设任务。
2.2020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中,建成一个形势政策宣讲团和一个理论研究团队。
3.2021年,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建成全校的示范党支部。
工作保障:
学校党委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文件,为完成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校组织部全面协调各项工作,特别是完成网络党校方面提供了更加专业的专门人员,为完成项目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校宣传部专门在校网上开辟了网络党校建设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院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的政策,特别是完成本项目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为完成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时间保障。
支部党员31名,其中博士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4人。许多教师党员是从事党史、党建专业的一线教师,知识基础扎实,具有相当理论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这些都为完成本项目建设,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及建设条件和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