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一批双带头人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本支部由14名教师党员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讲师;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省专家服务团专家2人;雅安市“共产党员示范岗”1人;雅安市公务员奖励三等功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3人。近年来,支部次被评选为校先进基层党支部、雅安市基层示范党支部、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支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建设计划:

建设总体思路:紧扣新时代的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创新讲党课形式,体现支部党建政策的执行者和宣传者作用。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指引,充分发挥园艺学科教师的科技优势,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第一,以“三会一课”为基底,突出政治引领

搭建以支部党建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激励制度等为重点的制度平台,以支部共建、联建和实践基地等为重点的实践平台,以支部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发展平台,并建立双党课制度(理论和实践党课),丰富和创新“三会一课”,建立“平台+双党课”的党性教育模式

第二,实施大双培工程,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在服务对象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以党建与学科专业融合为抓手,促进支部与学科专业协调发展。

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融合,发挥支部组织先进性特点,将思政融入到专业学科中,促进支部与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体现支部党员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建立党建与园艺学科专业融合模式。

第四,以实践平台和实践党课为重点,优化支部服务质效

将常态化的“两学一做”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支部党组织生活中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现代农业科技带到农村的同时,也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植根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区),优化和完善“两学一做”新的扶贫模式。

建设目标:通过搭建支部党建平台(制度平台、实践平台和发展平台),探索支部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组织生活和党课形式(建立理论党课和实践党课的双党课制度),提升支部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执行力,将“两学一做”等政治理论成果转化为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强大动力,实现支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面提升。

经过工作室建设,以党建和“双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在搭建党建三平台、拟定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双党课制度,以及建立党建与园艺学科专业融合模式和“两学一做”新扶贫模式的基础上,还形成以下具体成果:获校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奖2-3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或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2部,建立学生实习基地1-2个;主持国家级项目3-5项,认定新品种1-3个,专利10-20项,发表研究论文20-50篇;建设扶贫帮扶模式示范点1-2个,参加科技推广和培训1000-2000人次。

年度目标和举措:

2018.07-2019.07:以党建和“双带头人”培养为重点,搭建党建制度平台、实践平台和发展平台;拟定支部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双党课制度;提炼“两学一做”新的科技扶贫模式,并选取建设科技帮扶示范点1个;科技培训200-300人次;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发表SCI等论文5-10篇;专利3-5项;获本科教学质量奖1项。

以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激励制度、支部共建和联建、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平台建设;由书记牵头,设置和挂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先进示范岗。与贫困村共建党支部,采用“教师党员+贫困户”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措施,建成“手拉手”的网络帮扶模式,完善“两学一做”新的科技扶贫模式。

2019.08-2020.07:建立平台+双党课的党性教育模式;建立党建与园艺学科专业融合模式,优化和创新组织生活;提炼和完善提炼和完善“专家教授+技术服务队+农户“的科技推广模式;科技培训400-500人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等论文8-12篇;专利5-8项;获校本科教学质量奖1项。

按照支部党建要求,拟定质量评价体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融合,发挥支部组织先进性特点,将思政融入到专业学科中,促进支部与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体现支部党员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运用新的科技推广模式培训。

2020.08-2021.07:优化和完善党建三平台、支部党建质量评价体系、双党课制度和平台+双党课等模式,科技培训500-600人次;获校本科教学质量奖1项,获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编教材1-2部,建学生培养联动基地1个;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认定新品种1-3个,专利5-8项,发表SCI等论文8-10篇;准备结题验收。

预期成果:

年度代表性成果如下:

2018.07-2019.07:一是,搭建支部党建制度平台、实践平台和发展平台,建设双党课制度,建立平台+双党课的党性教育模式;提炼完善“两学一做”新的科技扶贫模式,并建设科技帮扶示范点。二是,支部内设置和挂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先进示范岗;与其它教学科研单位建立联盟党支部,建立学生科研培养联动基地。

2019.08-2020.07:一是,建立党建与园艺学科专业融合模式;提炼和完善“专家教授+技术服务队+农户“的科技推广模式,建设科技推广示范区。二是,建立党支部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奖补机制,获校本科教学质量奖1项。

2020.08-2021.07:一是,拟定支部党建质量评价体系;二是,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SCI等论文。

其它成果: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2部;主持国家级项目3-5项,认定新品种1-3个,专利10-20项;科技培训1000-2000人次。

工作保障:

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成立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要求和标准建设为工作室提供配套经费、活动场地、人力物力等全方位的支持。在政策保障方面,保障“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本单位重要事项讨论决策,享受工作量核算、津补贴待遇,并每年参加学校各级党务培训和人才培训工作,将工作经历作为学校选拔任用院(系)级党政干部的重要条件等。在条件保障方面,为“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配套经费,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场地,支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搭建“双带头人”工作室研究平台、实践平台和宣传平台,并加强培育工作、成果和典型经验校内外的示范推广和运用。

总之,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双带头人”工作室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