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员29人,包括教授9人,副高(副研究员、高工)10人,工程师1人,博士后等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支委由书记薛向辉,副书记王荣生,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李新和宣传委员党童组成。
支部以“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为契机,强化政治引领作用,提升组织领导职能,注重把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支部党的建设促进专业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
建设计划:
以“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工作为契机,不断改进和完善支部的运行和管理方法,加强党支部内部的凝聚力,提升党支部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将党支部与专业日常的学生工作和科研活动等结合起来,使得党支部的相关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支部的工作能力,增强支部内每一位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得党支部成为更加有战斗力的集体;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归纳工作中的得到经验,力争切实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本支部的建设和运行方法,为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
第一年,工作重点在于改进和完善党支部的运行和管理方法。
紧跟舆论信息渠道发展的趋势,建立党支部公众号。依托公众号,可以更好的统筹安排支部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例如,支部的相关通知发布,理论学习文件的下发,组织关系的整理和维护等等,都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来进行更有条理性的操作。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相关讨论群组,使得对支部的日常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不仅仅来自于支委内部,而是让支部每一个成员都能为支部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真正的实现支部的民主集中化。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学习资料库,收录诸如党史以及党的经典理论文献等相关资料,资料库形式可采取电子数据库与纸质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建立的资料库可以不仅服务于本支部,还可以为更多的其他专业的党员或是积极分子提供资料服务。
作为党员,应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发挥模范先锋队的作用,如果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党支部,支部的相关工作不应仅局限于支部内部。为此,计划将专业会议与支部会议同步进行,将专业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向结合起来开展相关学习讨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支部能够对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向有足够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专业会议与支部会议的结合,可以从中了解广大群众对于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支部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工作,还可以使专业教师中的群众,能够对党的思想和政策有充分的认识,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吸收和壮大党的队伍。
第二年,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党支部在学生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为教书育人,为社会贡献建设力量。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还应尤其注重在学生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前面提到的专业会议与党支部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保证支部对于学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本支部与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支部间的联系与协作,通过联合开展相关活动,拉近教师党支部与学生间的距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支部成员对于学生群体有更好的认识,极大的消除年龄差所带来的隔阂,减少工作中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诸如专业选择,毕业去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中肯的建议,从而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学生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支部应该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因此,计划建立党支部网站,重点在于介绍支部已经开展的各项党建和科研工作,既是为了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其他支部提供参考,也是为了接受监督和批评,听取各方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支部工作。
第三年,工作的重点在于强化和梳理党支部对于学科建设的贡献。
近年来,空间物理专业的发展很快,大量的青年教工加入到支部中来。同时,本支部的成员中,有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大量的科研骨干和领军人物。计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老带新,切实有效地帮助和指导青年人才的成长,促进整个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
通过以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建设工作,相信每一个支部的成员都会对这些建设工作的成果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计划通过征文竞赛的方式,听取支部成员对于“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工作的感想和建议,并据此归纳总结本支部的党支部建设和运行方法,力争为广大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和指导意义。
预期成果:
第一年,预期成果为:
1.依托党支部建立公众号、讨论组以及相关资料库,保证支部日常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2.探索党支部工作的新方式,建立支部会议与专业会议同步进行相互配合的工作组织形式。
第二年,预期成果为:
1.建立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间的纽带关系,使得教师支部在学生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
2.建立支部网站,介绍支部在建设工作中总结得出的经验。
第三年,预期成果为:
1.通过党支部的平台作用,切实有效地帮助和指导青年人才的成长;
2.开展相关征文活动,并从中归纳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党支部建设和运行方法。
工作保障:
(一)学校党委为“双带头人”工作室提供保障
1.将教师党支部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按照教师党支部书记300元/月,支委150元/月的绩效标准,给予每个支部7200元/年支持。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给予1:1经费支持。
2.设立支部活动专项经费。按照教工党员6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支部党建专项经费,加大对教师党支部开展工作的保障支持力度。同时,学校将结余党费全部下拨到各院级党组织,加大对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支持力度。
3.为“双带头人”工作室提供场地保障。优先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场地支持,支持他们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4.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供晋升通道。管理干部优先从党支部书记、支委中选拔,保障“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作为学校选拔任用院(系)级党政干部的重要条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
(二)学院党委为“双带头人”工作室提供保障
在上级党组织评奖评优时,学院党委给予“双带头人”工作室优先推荐;鼓励“双带头人”所在教师党支部支持该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发挥“双带头人”所在教师党支部青年科学家较多的优势,鼓励青年科学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在评定学生奖学金和发展党员时,给予“双带头人”所在支部及该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优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