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简介: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现有党员784人(预备党员100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120人(“双高”人员党员99人),学生党员622人,离退休党员42人。党委下设29个支部,包括8个教职工支部、6个本科生支部、14个研究生支部和1个离退休支部。近年来,学院党委连续三届(2015年、2017年、2019年)获评中南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于2016年获评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金冠华、邹国强、葛鹏先后获评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荣誉称号。
建设计划:
总体思路: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根据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学校党委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全面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全面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行动指南,结合我院党委工作实际,聚焦党建工作中心任务,通过建立一系列标杆化建设目标和评价体系,扎实开展“对标管理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学院党委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争先创优,实现学院党建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院系”这一整体目标,聚焦学院党建工作中心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充分调动党支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强化政治把关作用、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执行基层组织制度、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立标、对标、树新标。通过“党建标杆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党委工作范式。促进学院党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建设原则:
1、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书写教育部“奋进之笔”与打造“标杆院系”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标杆管理为契机,全面践行“基层党建质量年”。
2、强化领导责任。化学化工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将“对标争先”建设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同步考核。学院党委担负主体责任,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专门研究、专项规划、专题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3、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借助“党建标杆管理”之力,聚焦学院党建工作的软肋。通过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工作标准、对照查摆问题来改进工作方法,系统谋篇布局、精准施策发力,最终实现学院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
建设方案:
1、建章立制、保障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1)以“三个一”工程保障党的方针政策的有效宣传和贯彻执行,保障党委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周一议”的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月一学”的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和专题学习培训制度,做到上传下达的及时到位;“一年一述”的领导干部和支部书记述职制度,保障监督与被监督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班子整体和个人的领导力。
(2)完善“一个中心、五个委员会”的监管理机制,保障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运行。学院下设教授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五委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继续推行党的建设事项由党委会研究决定、业务工作事项由“五委”研究决定,涉及到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在听取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后,由党委会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决定的机制。
(3)完善《化学化工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制度》,修订《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会会议制度》,进一步细化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范围,准确把握院党委会与党政联席会的边界,防止用党政联席会替代党委会,同时保证党政联席会对学院重要事项决定权。
(4)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保障党委工作的顺畅运行。做好“一事一议”的记录台账,提升党委决策的科学性。
2、严守阵地、保障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学院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2)完善《化学化工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学、研、报、审、查”五步走的常态长效机制。结合党员教育建立常态化的意识形态学习制度,用思想理论建设武装头脑、维护权威,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建立常规工作“一月一报”、突发事件随时报告的意识形态报告制度;建立以“月度案例分析会”形式体现的分析研判制度,每月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及存在的重大舆情、重大问题等进行分析研判,并通过月度支部书记例会、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公布研判结果;建立新闻报道、网络通告等“一文一审”,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事一批”,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等“一人一报”的领导阅评制度;建立“一年一查”的专项督查考核制度,谋划化学化工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督查测评体系,以百分制量化考核指标,将专项考核结果纳入学院领导班子和个人、党支部、党员个人的年终测评。
(3)树立阵地意识,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每个个人。学院党委与各系所、各支部、各学生社团“结对子”“搭班子”,继续为各项工作“谋路子”“搭台子”,定期沟通交流、定期指导工作、定期舆论引导,确保学校、学院和谐稳定。
3、学习教育、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1)继续推行学习型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工程建设。由学院分党校负责组织,制定学习计划,编纂学习教案、设置课程环节、组织集体备课、发起小组讨论等。形式上形成中心组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支部书记培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团员学习会、党课和思政课等不同层次的理论学习模式,全员、全方位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继续推行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共建实践教学新模式。在现有3家挂牌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联系省内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联合共建挂牌。定期组织全院师生通过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爱心捐赠、联建主题活动等形式,深入政治理论学习实践;定期邀请教育基地的主讲老师进校园、进教室、进支部,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报告等形式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4、搭建平台、保障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1)建立健全《化学化工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和《化学化工学院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继续优化党支部设置,探索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建在专业班级上,确保《化学化工学院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落到实处。启动优秀党支部孵化培育计划,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申报制严格把控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完善支部责任清单,确保“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严格执行。通过合理的支部建设、优化的资源配置,打造一批战斗堡垒作用强的基层党支部,培养一批党性强、业务精、作风优、率先垂范的优秀党员,在学院攻坚克难、重大发展稳定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结合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整合学院现有的微信、微博、QQ、APP等网络平台资源,做到用好网、不滥用网。推行党务公开,要求事事上墙、件件公开,接受监督。推行党风廉政,摸查风险防控点,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领导干部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规定每年11月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全院师生通过党课、专题学习、知识竞赛等形式接受廉洁教育,对有犯错苗头的同志,及时督促改正,对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同志,严肃处理。
(3)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组织员,健全“双带头人”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制度。我院已经100%实现“双带头人”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下一步的重点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和使用。配套建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党员学习室等硬件设施,确保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将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与年终业绩考核挂钩,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督查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
(4)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制定详细的教师党员发展计划,班子成员与新进非党青年优秀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支部书记与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主动帮助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力争青年党员占青年教师比例从86.95%提升至90%以上。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完成常规考核的基础上,引入志愿服务、公益实践、公共责任等考评指标,考验学生的入党动机。
5、主动党建、保障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1)党委靠前谋划,引领全院“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重大改革和重点事项中,在进人用人前,党委谈话优先考察政治性;在学科建设时,党委积极出谋划策确保方向性。
(2)党委每年对本院党群工作、统战工作进行专项指导,每年至少召开2次座谈会、2次专题研讨对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工作、离退休工作、统战工作进行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
(3)全面分析自查、建立学院风险防控图,健全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方位管理重点事项、重点对象、重要节点、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