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杆院系 >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简介: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也是轻工技术与工程特别是发酵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A+,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设有34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教职工党支部8个,学生党支部26个;共有党员547人,其中教职工党员134人,学生党员413人。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创建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围绕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和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总结凝练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体系创品牌,严格对标五个到位七个有力,全面创建三个一流工程,切实做好9项工作18项具体任务,形成三个高水平体系,即具有一流学科底蕴和特色的高水平党建工作体系,高水平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学院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具体思路如图:

 

二、建设目标

学院党委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部党组的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统筹推进三个一流工程,为推进学院改革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体现五个到位七个有力,通过品牌塑造、典型引领,在书记工作室建设、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及“生工党建”APP建设三大项目中取得更好成绩,建设完善具有一流学科底蕴和特色的高水平党建工作体系。

二是全面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围绕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及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精心谋划推进有关重大改革、重要事项、重点安排,各种办学资源和条件优先向学院本科专业建设配置,全面推进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完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发展体系,以及以发酵工程为核心的一流本科与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引领推进学院先进文化建设,以轻工发酵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生工学院精神文化书系编撰、学院发展陈列馆建设、学院系列教育发展基金建设,总结提炼生物工程学院一流学科、一流学院的文化基因,用“善于实践、主动研究”引领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为学院未来发展争创国际一流凝聚强大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建设完善一流的学院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三、建设方案

(一)一流学科党建质量提升工程

学院党委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规划、系统布局,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建设、培育“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开发“生工党建”APP,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支部延伸,努力确保一流学科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工作举措1:建设“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

具体任务⑴ 建设“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项目为依托,进而打造“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矩阵,通过优化“述、考、评、督、奖”工作机制,着重破除“中梗阻”现象,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有效宣传贯彻执行,保证监督作用充分发挥。

具体任务⑵ 探索实践新型党课模式。改变“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党课模式,积极探索并实践例如包括沙龙式、论辩式、论坛式、体验式、分享式等,实现从书记到支委到普遍党员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体上提升党课的吸引力、引导力,增强党课的思想性、教育性。

具体任务⑶ 推进学习型、研究型工作室建设。依托工作室启动院内党建理论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工作,鼓励以党日活动、组织生活、理论研究等多种形式参与立项申报,激发全员参与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拓展延伸工作室内容,使其成为推动基层党建的有力平台。

工作举措2:培育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

具体任务⑷ 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严格按照“有人管、有阵地、有经费、有载体、有活动、有氛围”的“六有”标准,建设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通过党员活动室建设,打造“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阵地,促进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全院加强党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

具体任务⑸ 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的基础上,选树典型,试点培育1~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突出政治建设,坚持党建与学术双向促进,使党支部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党支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有力彰显,规范引导全院教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

工作举措3:建设“生工党建”新媒体平台

具体任务⑹ 着力打造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全方位的党建新媒体平台。在明确党建工作规范要求以及各类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生工党建”APP,集成党员发展、支部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培训以及党建理论研究等多种功能,以“口袋党建”推进党建信息“数据化”、党务工作“智能化”进程,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提升党建质量。

具体任务⑺ 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将互联网思维有效融入党的建设工作,以制作微党课、微信专题推送党建工作、微博发起党建专题话题等方式做好线上党建工作,在两者结合的精度、准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学院党建工作“活”起来。

(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党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体系,在涉及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创新人才国际化、卓工人才产业化和创业人才综合化的培养体系。

工作举措1: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具体任务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引进、培养、发展过程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领带动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争做“四有”好老师。加大以责任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建设,培育建成46个在国际有较大影响、国内领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具体任务⑼ 开展社会服务。根据“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组织开展“百企千司聚江南”行动计划,与国内外知名轻工企业建成系统创新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10个以上;对口支援茅台学院建设。

具体任务⑽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依托“111引智”计划,与全球知名高校院所建设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本科生境外双向交流占比40%,研究生境外双向交流占比30%;组织大型国际会议。通过国际化团队和项目以引带培,提升优秀青年教师国际竞争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工作举措2:强化本科教育核心地位

具体任务⑾ 实施专业教育工程认证,引入国内外第三方评价机制。组织实施生物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工作,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把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秀师资队伍选配、办学条件配置等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具体任务⑿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打造新型新生研讨课、深化卓越课程建设、力推在线课程建设等多个维度入手,改革课程建设,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具体任务⒀ 加强双创项目与学科竞赛。鼓励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发动组织好省级及以上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大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工作举措3: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具体任务⒁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深入挖掘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酿酒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思政元素,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通过设立“专业课发挥思想政治功能”教改专项,培育1~2门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课程思政模式。

具体任务⒂ 完善学院教师师德规范。在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中严格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三)一流学科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大学文化是大学氛围、大学制度、大学品牌的共同内核,是大学发展的主线。学院自创办以来,经过六十年历代先贤的不懈奋斗,形成了生工人共有的价值观及归属感的学院文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浸润了学科特色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生工气质、江南特色的一流人才,通过学科文化传承创新助力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工作举措1:编撰系列文化丛书

具体任务⒃ 持续开展“重温发酵历史、讲述发酵故事、传承发酵精神”系列活动,通过总结梳理凝练前期工作,推出系列“发酵”文化丛书。厘清学院发展脉络,生动、深入、系统地解读 “善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核心的发酵精神与文化。细数老一辈发酵人创业维艰、不懈拼搏的峥嵘岁月,展现当代生工人延承发酵文脉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坚定学院师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科自豪,凝聚发展力量。

工作举措2:建设学院文化展馆

具体任务⒄ 结合学校博物馆建设,全面升级改造酒科技馆,启动学院发展陈列馆建设。学院文化展馆是学院对外展示学科文化的重要窗口,以生工学院六十年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以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和实物原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回溯学院发展历史、体现当下改革建设成就、展望未来美好愿景,使具象化的展馆成为学院历史文化学习、教育、交流、传播的有效空间,激励教育生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工作举措3:扩大生工发展基金

具体任务⒅ 努力募集教育发展基金。学院努力推动培养一流人才反哺一流学科发展,积极建章立制、明确目标、有序施策,通过生工学院理事会募集教育发展基金,力争学院教育发展基金规模超1000万。学院注重基金募集的内涵式导向,将筹资工作与学院发展战略及学科特点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将基金募集逐渐发展成为集财力支持、信息沟通、校友交流、社会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等多功能的复合式育人体系的方式路径,凝聚各方兴学力量,促使学院自身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预期成果:

一、20182019年度预期成果

(一)聚焦工程,有序推进。坚持目标导向,有计划、分阶段统筹推进“三个一流”工程项目。书记工作室运行有序,全面培育“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实践新型党课1~2次、党建课题立项5~8项、专项教改课题立项1~2项、“生工党建”APP立项建设、实现首版“发酵文化”丛书首发、成立生物工程学院理事会。

(二)全面从严,树典立范。通过对标创建,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和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学院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教师党建工作,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并及时总结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宣传,巩固深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果,推动党建质量普遍提升。

二、20192020年度预期成果

(一)一流创建,落地有声。持续推进“三个一流”创建工程,推动学院党建及其他中心工作改革发展。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书记工作室品牌,创建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1~2个。高质高效运行生工党建APP新媒体平台。学院党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成效明显。学院发展基金规模超1000万,完成酒科技馆改造,推进学院发展陈列馆建设。

(二)全面对标,示范带动。通过创建工作立标准、树标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学院基层延伸,创建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工作体系,并在省内、行业高校进行推广。完成示范点建设微视频制作及示范点建设成果资料汇编,创建的相关经验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与成果在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宣传,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

工作保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工作,已将其列入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重点谋划、重点推进,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将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圆满完成一流学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有关学科和学院在国际上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的核心任务之一。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将此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作为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标杆创建试点单位。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党委统一研究部署,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协同指导、专门研究、专项规划、专项推进。学校党委将切实加强过程跟踪指导和督导检查,完善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培育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培育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及时解决突出共性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院党委将以此次创建工作为重要契机,全力推进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凝心聚力推进学院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学院党委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完善配套政策。学校党委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意见》,加强工作指导、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学校和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学校党委修订发布《江南大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明确院系党政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等议事规则,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院系的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将创建工作纳入学校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推动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五个到位。学院党委进一步加强院系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院各项中心工作坚持政治把关,进一步加强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建设。研究制定并落实基层党支部书记有关待遇政策,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和培训工作,将教职工担任党支部书记计入工作量,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搭建工作平台。学校党委将优先安排创建单位负责人及创建单位各支部书记参加各级党务培训和人才培训,进一步提升其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能力。学院党委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重点打造学院党建新媒体平台生工党建”APP,加强学院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设立党建课题和课程思政专题立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专项支持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切实提升学院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质量。加强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利用在线学习中心和线下专题培训,对新任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完成任职培训全覆盖,有计划地选拔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党务工作岗位锻炼,宣传展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典型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引领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强化条件保障。学校党委按照省教育工委关于普通高校组织建设相关要求全额下拨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同时学校党委将给予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1:1配套经费支持有关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成效。学院党委将根据具体建设任务需要,安排一定的党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学院党委大力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为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创造条件,为各位创建成果的总结推广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加强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资料室等建设与开放管理工作,为各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场所和设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