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当前位置: 首页 > > > 项目简介及实施方案

项目简介及实施方案

写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奋进之笔

(责任人:方守恩)

(一)预期目标

2020年,学校将继续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把各项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在“深、实、精、细、合”上下工夫,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形成“时时有育人、处处有育人、事事有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措施

1.措施一:往“深”里走,措施要深化、效果要深化。具体内容:校内协同方面,举全校之力继续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思政课创优计划、实践教育计划、大爱之心计划、文化传承计划、健康提升计划、团队育人计划,在深化成效上下功夫;特别是激活教师的育人力量,用最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将教书育人的“软倡导”变为可抓、可查、可考核的“硬约束”,将立德树人工作要求落实在岗位职责中、课堂教学中和考核评价中,真正激发专业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力”、“权威性”和“话语权”;破解“中梗阻”难题,通过常态化专题育人推进会、工作简报制度、设立“三全育人”进行时专栏,建好立交桥,下决心推动深水区改革,花大气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关注育人盲区,“三全育人”工作要全面开花,既有主渠道的“强磁场效应”,也有“边边角角”的润物细无声。

2.措施二:往“实”里走,出实招,求实效。具体内容:推进思政工作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将“一线规则”落到实处,密织多条育人“一线”网络,把育人行为和标准摆进去,实现党员干部与基层“共冷暖”、与学生“心连心”,决策与工作“更对路”“更高效”;集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将育人资源与力量往社区延伸,继续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构筑辅导员“同场域、同频率、同发展”的新三同工作新格局,探索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的“同济模式”;打造“一区”,即继续建设新生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协调各部门、各学院育人资源,完善具有同济特色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五品”,即各单位围绕课程、文化、实践、网络、体育等育人体系,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工作实处,重点培育“叫好”“叫座”的育人品牌,打造“三全育人”改革“样板房”“示范区”。

3.措施三:往“精”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具体内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举措要精准,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学生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象,解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科学内涵,丰富和优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形成同济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聚焦学生成长发展,实行大爱之心计划,“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提高资助育人精准度、感受度,铸造学生素质修炼的全景式“大熔炉”,就业引导做好路径延伸,“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辈子”。

4.措施四:往“细”里走,落细落小,可执行、可评估。具体内容:将同济大学的“质量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方面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成效,健全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让各单位“三全育人”工作可考核可测量,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让建设方案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聚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将思政引领、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于质量管理体系中,将育人指标具体细化,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结合点,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工作评价的首要指标,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闭环,做到可执行、可评估。

5.措施五:往“合”里走,五个协同,形成合力。具体内容: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度的问题,推动思政工作入脑入耳入心,以五个协同为抓手,实现协同并进、综合融通的全方位育人景象:课内课外协同,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校内校外协同,开门办思政,实现校内外育人的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协同,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实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共融互通;境内外协同,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五支队伍协同,配齐建强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校友、朋辈队伍,编细织密育人网。2019年将加快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中心、大学生智慧党建中心、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建设,以“六中心”为载体,实现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育人同频共振。

(三)进度安排

1.2020年1-8月。重点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即思政课创优计划、实践教育计划、大爱之心计划、文化传承计划、健康提升计划、团队育人计划,举全校之力,打好组合拳,协同育人有突破。

2.2020年9-11月。完成“一区五品六中心”建设,一区,即结合“三全育人”打造新生院改革示范区;五品,即在课程、文化、实践、网络、体育等育人体系重点培育“叫好”“叫座”的育人品牌,形成“同济特色”;六中心,即以新内涵加快学生智慧党建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学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心理体验中心、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中心等六大中心发展。

3.2020年12月。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对照《同济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对学校各部门和学院形成评价指标;对照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同济学生量身定制德育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