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新中国电影教育70周年,又适逢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之际,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党支部开启导演系“系史教育和师德传承”系列宣传活,以进一步发扬“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学院精神。
第一期
不忘初心 步履不停
——记北京电影学院谢飞教授
谢飞, 中国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导演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会理事。曾获得2005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2012年第四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杰出贡献”表彰,2012年韩国“金大中诺贝尔和平电影奖”,2019年蒙古国最高荣誉“北极星国家勋章”。
(谢飞导演)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飞导演的作品总共有11部,每一部都是经典。1978年与郑洞天联合指导的剧情片《火娃》,正式开启他的导演生涯,此后他与乌兰执导的故事片《湘女萧萧》,获1988年法国蒙坡里埃电影节“金熊猫奖”、1988年西班牙圣·塞巴斯提安电影节“唐·基科德奖”;编剧和导演的故事片《本命年》,获第四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编剧和导演的故事片《香魂女》,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执导的故事片《黑骏马》,获199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这些艺术成就使得谢飞导演成为第四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是90年代以来取得较大成就、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
(谢飞导演)
谢飞的身份不仅仅是导演,同时也是导演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很多精力都花在了电影教育上。
我同意艺术教育是“薪火相传”的说法。像电影这种实践型的创作专业,光靠课堂讲授、书本知识与口头知识,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学校的课堂教育是偏重于这些,主要是打基础,还要有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作和生活实践去补充和积累。作为新人、年轻人,你要善于去拜师;实践中的一些成熟的人才又要善于去培养年轻人,这样电影艺术才能“薪火相传”,传递下去。
——谢飞教授
(谢飞教授在课堂上)
196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谢飞留校任教,先后任导演系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电影导演艺术》、《影视剧作》、《名片分析》、《视听语言》、《导演创作》等课程,带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正是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初心,谢飞培养的电影人才有不少在创作领域取得成就后,重新返回校园培养下一代电影接班人;而依然在创作前线奋斗的北影人,也仍然不忘提携后辈,积极创办各类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为中国导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教书55载,在后面的20年中,谢飞非常重视学生作业的创作与交流。90年代谢飞在参加其他几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影展后,意识到电影要拍出来见观众后才完成全过程的创作。于是在他的组织下,2001年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创办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面向全世界范围内近百所影视院校的师生,通过“评片、看片”来拓宽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广度与深度。从第一届仅收到15个国家的作品,到目前参展影片来自全球近百所影视院校,ISFVF已成为世界电影院校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园地。
(谢飞在ISFVF开幕典礼上)
近几年,谢飞还发起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MFA毕业长片项目,在他的指导下诞生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的青年导演处女作。MFA毕业生张影拍摄的《再见,爸爸》荣获第六届G客盛典“最佳电影奖”;朱员成拍摄的《盛先生的花儿》包揽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板块的“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和“最受传媒关注女配角”四项大奖;德格娜拍摄的《告别》荣获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亚洲精神奖”、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奖”、第十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等多项电影奖项肯定。
(张影导演的《再见,爸爸》电影海报)
(朱员成导演的《盛先生的花儿》电影海报)
(德格娜导演的《告别》电影海报)
转眼间谢飞的电影生涯已经走过了60年,其在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78岁的谢飞仍然心系电影教育的未来,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奉献到建设新中国电影人才培养工程的实践中,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继续为党和国家的电影事业奋斗着!
恰逢第36个教师节,让我们向谢飞老师学习,向全国老师们衷心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