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东城区民政局、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城区养老行业党委、东城区养老行业协会、京津冀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发起,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承办的“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在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四十余家养老服务企业和专业院校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活动旨在解决养老服务技能人才短缺、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康养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共同为应对老龄化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研讨会上,两位青春养老人结合亲身实践进行分享,为养老行业在人才培养、服务模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0后养老人武利毕业于北京劳动保障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在校期间,她通过参加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大奖,现在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居家养老服务。武利通过多个生动的服务案例,展现了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专业精神。武利认为,养老人才培训应注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正如她在慈爱嘉所经历的一样,既有理论知识的灌输,又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培训理念不仅让她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更为养老行业培养了一批批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新生力量,她的经历也印证了“双元制”教学的成果。
另一位90后养老人是来自光大汇晨老年公寓的游波院长,她分享了自己近10年的养老行业从业经验,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她从一线护理员岗位逐步成长为养老机构管理者,通过行业认知不断加深、协会及公司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持续地学习,一步一步完成了职业的进阶。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王婷院长、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负责人闫蕾也作为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分享了学校层面在新时代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以及企业在产教融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与会的养老服务机构一线管理者表示,今天的养老服务绝不仅是传统的家政服务,而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可以说是对人要求最全面的行业。校企合作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起着重大的作用。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距离实际很远,毕业后来到企业看到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很不同,往往束手无策,感到无助,容易放弃。而现在通过校企合作,养老服务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课程,学生们深度了解了养老服务所需的多种技能,无论是医疗健康、数字素养,文化传统,还有深度沟通,对学习的挑战很大,但也看到成长的机会。
东城区养老行业党委书记胡澄强调“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在区一级,要坚持协同联动,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以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东城区养老行业协会为核心协同联动,深化养老服务在人才招聘、人才培养、标准互认、实训基地等方面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建,推动养老服务资源跨区域高效配置”。
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慧指出:“要多元化打造产教融合技能提升的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康养人才的必由之路。东城区将推动职业院校与养老机构共建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共享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式培养、双师型教学等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这次会议,东城区养老行业协会和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组织东城区各企业联合参加校园招募和实习生培养,共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态链。
未来,东城区养老行业协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调各方沟通协作的同时,在全区,聚焦智慧养老、医养结合、适老化改造等前沿领域,加强培训课程开发,让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更精准、让年轻人成长更可持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