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北京联合大学校园内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劳资博弈”。来自京津冀7个高校的14支代表队分坐谈判桌两侧,围绕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本次大赛最引人注目的变革,是评审席上出现的智能设备。

据了解,这场第13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京津冀地区赛,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主办、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因其汇聚了京津冀地区7所高校的协商人才,共同探索数智时代背景下集体协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本次大赛最引人注目的变革,是评审席上出现的智能设备。来自北京中物汇智科技有限公司的“AI评委”系统,通过轻便的头戴式耳机设备,在比赛过程中实时采集选手的语音数据,从多个维度对选手表现进行智能分析评估。
“AI评委的加入,让赛事评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该项赛事技术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在谈判过程中同步完成数据分析,既保证了评审的及时性,又确保了评价的客观公正。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该项传统赛事正式迈入“人机协同评审”的新阶段。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会长冯喜良指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赛事评审,不仅是评审方式的革新,更是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这种创新实践,将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7所高校的14支代表队参赛,参赛规模为历届京津冀地区赛之最,充分展现了区域内高校的蓬勃活力与深厚底蕴。各校学子围绕“W市XZ公司网约车司机集体协商”这一真实案例,就劳动关系认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协商。

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此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同时产生了14名“最佳谈判员”和12名“优秀指导教师”。在闭幕式上,评委盛冲和韩海霞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届赛事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协商能力。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鲍新中在开幕式上表示:“模拟集体协商大赛既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也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学校将继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理念,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据该项赛事的承办方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玲娜介绍,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作为中国劳动关系领域的标杆性学科竞赛,自创办以来,始终以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培养劳动关系后备人才为宗旨。大赛历经12届发展,足迹已遍布北京、山东、浙江、天津、西安、安徽、重庆等地,形成了成熟的赛制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一个多部门协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综合性品牌赛事。本届京津冀地区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各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赛事的现代化转型,为相关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